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29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52.
1998年中国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目的 了解中国低出生体重率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1省44个市县1998年7-10月出生的活产儿,用统一的新生儿杆秤进行测量,精确度至25克。结果 ①中国低出生体重率的分布特点是女婴高于男婴;农村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内地高于沿海。城市平均低出生体重发病率为4.2%。但贫困县及青海省低出生体重率分别为12.2%、11.5%。②本次调查低出生体重率的危险因素有多胎、多产次、孕周不足、高海拔、低国民生产总值及妇女贫血等。结论 我国城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边远地区及贫困县低出生体重率仍较高,应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3.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从群体角度探讨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第17外显子(Exon17)变异与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某一特定队列中国人群(345名)的INSR基因Exon17进行扩增,并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单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1)男性发生胰岛素抵抗(IR)的风险是女性的1.83倍(P<0.05)。(2)在Exon17测得3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即10798位点的G缺失(1017位天门冬氨酸),10954位点的C→CA(1069位亮氨酸),10961位点的T→TA(1071位苯丙氨酸)。生化指标分析发现,10798位点G缺失者的甘油三脂水平低于不缺失者(P>0.05),缺失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不缺失者(P<0.05)。按性别分层,3个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在IR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INSR基因Exon17的3个SNPs改变可能并不直接参与I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基于体脂肪量指标评估的肥胖对儿童持续性血脂异常的筛查效果。方法 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的基线和随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MI、脂肪质量指数(FMI)和体脂率(FMP)指标分别对肥胖进行定义,将基线和随访调查中均发生血脂异常定义为持续性血脂异常状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定义的肥胖对持续性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纳入10 783名儿童(男童占49.6%)进行分析,年龄(10.9±3.3)岁。持续性高TC、高LDL-C、低HDL-C、高TG和高非HDL-C的检出率分别为1.3%、1.2%、4.3%、1.3%和0.8%。男童中FMI和FMP定义的肥胖预测持续性高LDL-C[FMI:AUC=0.626(95% CI:0.558~0.694),P=0.024;FMP:AUC=0.642(95% CI:0.574~0.710),P=0.004]和高非HDL-C [FMI:AUC=0.637(95% CI:0.584~0.689),P=0.017;FMP:AUC=0.641(95% CI:0.588~0.693),P=0.018]的效果均优于BMI。此外,FMI定义的肥胖男童预测持续性低HDL-C的效果优于BMI[AUC=0.784(95% CI:0.742~0.826)vs.0.750(95% CI:0.726~0.773),P=0.047]。在女童中,FMI和FMP定义的肥胖预测各项持续性血脂异常的能力与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童中基于体脂肪定义的肥胖预测持续性高LDL-C、低HDL-C和高非HDL-C的能力优于BMI指标,可进一步推广肥胖精准评估指标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儿童肥胖的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接本刊2 0 0 4年第3期第181页)3 儿童肥胖的人群诊断3.1 常用诊断指标和测量方法 评价儿童体型的常用指标有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WFH)、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WFA)等,它们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图谱来确定标准的身高体重,以超过标准体重的不同百分比来判定超重和肥胖。国内现行的标准多是参照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别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 %和2 0 %分别为超重和肥胖[18] 。另外,皮褶厚度(skinfoldthickness)常作为辅助的测量指标反映全身体脂含量,但由于皮肤及皮下脂肪的可压缩性,皮褶的测量容易产生较大误差。上臂围也…  相似文献   
57.
2003年北京市SARS流行的时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 2 0 0 3年北京SARS发病的时间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采用序列图法和Poisson分布法对发病的聚集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等社会因素与疫情发生的变化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1)序列图显示 :整个发病过程基本上呈低发期、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终止期。 (2 )Poison分布拟合的结果 :5个时间段中 ,除第 1时间段外 ,其余时间段 χ2 值分别为 5 1 6、 398 8、 14 3 2、 38 6 ,P均 <0 0 1。 (3)每一社会因素的变化 ,都有相应发病曲线的变化。结论  2 0 0 3年北京市SARS的发生初期是散发的 ,以后有明显的聚集性。聚集高峰主要在 4月中旬到 5月上旬 ,在高峰期 ,又有 2次聚集高峰。社会因素产生的结果 ,基本上与序列图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58.
北京不同时间SARS疫情报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SARS这一突如其来的烈性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显示出其极端的重要性,它对于了解疫情、制定决策、措施有效性的评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SARS在北京流行期间的报告情况分不同时间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9.
儿童肥胖的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已有很多研究表明 ,肥胖儿童是发展至成人肥胖的潜在人群 ,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危害也得到证实[1] 。众多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快速低龄化的趋势也说明 ,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年轻的潜在的高危人群 肥胖儿童。以下就有关儿童肥胖的流行趋势和诊断标准及其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作以综述。1 肥胖的定义肥胖 (obesity)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 ,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2 ] 。值得注意的是 ,在提到肥胖时 ,“超重”与“肥胖”两个词常常混用 ,特别是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时。但实际上 ,…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儿童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心血管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FPG升高和血脂异常)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0 482名研究对象,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5.6±12.0)nmol/L,缺乏率为35.1%。随访期肥胖、高血压、FPG升高、高TC、高LDL-C、低HDL-C、高TG和高非HDL-C的2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3%、10.8%、8.5%、3.1%、2.5%、3.4%、2.5%和3.9%。控制相关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相比,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儿童高TC[RR值(95% CI):缺乏,2.06(1.19~3.58);不足,2.80(1.61~4.89)]、高LDL-C[RR值(95% CI):缺乏,1.67(1.02~2.73);不足,1.99(1.19~3.33)]和高非HDL-C [RR值(95% CI):缺乏,2.00(1.26~3.17);不足,2.45(1.53~3.92)]的发病风险增高,且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性P<0.05)。按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高TC[RR值(95% CI):男童,2.64(1.19~5.87);女童,3.13(1.43~6.83)]和高非HDL-C[RR值(95% CI):男童,2.58(1.40~4.77);女童,2.31(1.10~4.84)]的发生风险仍相关。结论 儿童期维生素D水平越低,TC、LDL-C和非HDL-C异常的发生风险越高。强调儿童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