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针对乳前牙反[牙合],对比“复合树脂唇切面斜导板法”与“上[牙合]骀垫式矫治器”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选择乳前牙反[牙合]患儿46例,实验组23例用“复合树脂唇切面斜导板”矫治,对照组23例用“上[牙合]牙合垫式矫治器”进行矫治,分析了两个组不同时间点达到矫治人数的构成比,和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时间点达到矫治人数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树脂唇切面斜导板法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上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2.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学生调查案例教学法的满意度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改进措施,以提高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探索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高效絮凝除杂工艺,更好地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及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壳聚糖对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提取液进行絮凝处理,以有效成分绿原酸保留率、鞣质和蛋白质的去除率及药液浊度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考察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期得到适宜的絮凝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了壳聚糖絮凝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提取液的最佳絮凝工艺为药液温度30 ℃,加入壳聚糖0.75 g/L,先在搅拌桨叶片顶端线速度为1.31 m/s的条件下快速搅拌120 s,再在0.26 m/s的速度下搅拌15 min,絮凝后的药液在分离因数为1 430条件下离心20 min,此时绿原酸的保留率为94.6%,鞣质和蛋白质的去除率分别为44.7%和51.6%,药液浊度为1.1 NTU。药液静置存放90 d后浊度仅为3.5 NTU,稳定性突出。与醇沉法相比,壳聚糖对于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的絮凝除杂效果良好,有效成分绿原酸及多糖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6.3%和25.8%,鞣质去除率提高21.6%,药液的浊度仅是醇沉浊度的1/4,放置3个月药液浊度的上升幅度仅为醇沉法的1/5。结论 絮凝法可以用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液的净化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174.

目的:分析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断治疗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再次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患者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以及与OCT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9-12/2020-07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DME患者31例40眼,纳入患者均有因新冠疫情中断治疗的病史,根据再次治疗后1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1行为标准分为视力提高组14眼和视力不提高组2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BCVA、眼压、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使用Image J软件对黄斑OCT图像中的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高反射物质(HRD)、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内低反射囊腔(IRF)、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和椭圆体带破坏(EZD)进行量化分析。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治疗后1mo BCVA与CRT、HRD数量、SRF和IRF的直径与高度DRIL和EZD宽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视力不提高组患者OCT中HRD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视力提高组(χ2=5.43,P=0.0072); DME患者经治疗前后BCVA(LogMAR)差值与CRT差值呈正相关(rs=0.406,P=0.009),治疗后BCVA(LogMAR)与治疗后EZD宽度呈正相关(rs=0.358,P=0.023)。治疗后BCVA(LogMAR)分别与治疗后CRT(rs=-0.086,P=0.600)、HRD数量(rs=-0.115,P=0.482)、SRF的直径与高度(rs=0.102,P=0.530; rs=0.100,P=0.538)、IRF的直径与高度(rs=0.134,P=0.410; rs=-0.014,P=0.932)以及DRIL宽度(rs=0.089,P=0.587)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因为新冠疫情中断治疗后再次行抗VEGF治疗视力无提高的患者出现视网膜HRD的概率明显高于视力提高的患者,EZD宽度也与预后视力密切相关,针对此类患者可综合OCT中HRD表现,必要时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为辅助策略。  相似文献   

175.
[目的]调查不孕症女性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以确定影响不孕症女性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对293例不孕症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妊娠史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0)。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经常熬夜、长时间用电脑、肥胖与不孕症女性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应采取措施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纠正不孕症女性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其社会支持,使其负性影响因素降至最低,以提高不孕症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6.
陈欣  秦莉 《吉林医学》2011,(29):6122-612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八宝丹胶囊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重症肝炎54例,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八宝丹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保肝药物、对症及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口服八宝丹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八宝丹胶囊是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7.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Ⅰ~Ⅳ期EM合并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醋酸曲普瑞林与孕三烯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EM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EM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面色潮红3例;对照组出现体重增加2例、痤疮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影响持续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不孕症,可降低EM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应用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诱导产生新型(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的可能性,为乳腺癌患者应用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取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增殖,并应用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增殖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CD3、CD16和CD56,应用51Cr release assay及MTT方法测定其对MCF7及BT20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能力。应用ELISA试验方法对诱导得到的新型CIK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进行解析。结果 经过体外18天培养,平均得到8.2×108个以上纯度为95.2%~98.1%的CD16+、CD56+和CD16+CD56+阳性高纯度NK细胞的新型CIK细胞,且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BT20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应用晚期乳腺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选择性扩增诱导高纯度NK细胞的新型CIK细胞,且证明其对MCF7及BT20乳腺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为应用自体高纯度NK细胞的新型CIK细胞为基础的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9.
患者女性,25岁。于2015年3月11日入院.停经26周,因突发视力下降伴头晕、心慌1周就诊,无眼痛眼胀、恶心呕吐,未予特殊l冶疗,否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病史。入院查体:收缩压169mmHg,舒张压126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水肿。眼科查体。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polysacchride,LPS)作用于人子宫内膜细胞引起的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为防治子宫异常出血提供靶基因。方法:收集增生期人正常子宫内膜3例进行传代培养,将收获的人子宫内膜细胞分LPS组与空白对照组,LPS组培养液中加入50μg/ml的LPS培养24h,应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对照组和LPS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LPS组出现表达差异的基因涉及很多方面的相关基因,其中与炎症相关的基因有IL-1β、IL-8等。结论:这些与炎症相关的基因可能与LPS诱导子宫异常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