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结节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甲状腺手术新鲜标本的TPOmRNA丰度进行检查。用光密度扫描仪测定并计算样品的TPO/β-actin比值,代表TPOmRNA丰度的相对含量。结果甲状腺组织中良性病变TPOmRNA阳性率93.94%%,恶性结节TPOmRNA阳性率54.55%,两者的阳性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TPOmRNA的表达率低于良性病变。表达TPOmRNA病例的半定量观察结果,良、恶性病变组间TPOmRNA的光密度积分值(mRNA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组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结论TPOmRNA在甲状腺病变的表达可视为良性病变的标志,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鉴别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患者插管后不同时间口腔牙菌斑、细菌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诊就诊并行气管插管患者64例,在插管后即刻及6、8、10、12h分别进行牙菌斑评分和牙菌斑采样细菌培养。结果急诊气管插管后不同时间点牙菌斑及牙菌斑细菌培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居住地与牙菌斑及牙菌斑细菌培养评分有相关性,有吸烟史与牙菌斑评分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急诊气管插管后患者口腔牙菌斑评分及细菌数量随着插管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插管后即刻至6h变化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6~8h;手术患者、有吸烟史和居住在农村的患者口腔护理时间可适当提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3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均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与非DR(NDR)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相比,DR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风险呈U型关系;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中,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8~0.98,P<0.01);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9%(OR=0.91,95%CI 0.84~0.96,P<0.01)。在女性中,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17%(OR=0.83,95%CI 0.72~0.95,P<0.01);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0%(OR=1.10,95%CI 1.01~1.20,P<0.05)。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20%(OR=0.80,95%CI 0.68~0.94,P<0.01);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3%(OR=1.13,95%CI 1.01~1.25,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患病风险存在U型关系,在男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提供血压、糖代谢所致大血管并发症的直接证据,明确二级预防中降压和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2/12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单纯高血压患者120例及正常对照者110例,总计540例,进行3年随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制定统一调查表格,专人询问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及其他疾病的相关临床情况,记录有关病史;并负责查体及相关检查。各组均测定空腹血糖和C肽、餐后2h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对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制定目标血压:①血压<130/80mmHg。②130/80mmHg<血压<160/100mmHg。采用钙拮抗剂非洛地平5~10mg/d为主的治疗方案,按阶梯治疗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利尿剂,使所有观察对象血压达上述目标值。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严格控制血糖。随诊3年观察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进行3年随访,其中30例失访。共有510例观察对象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组168例,单纯高血压组11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120例,正常对照组110例。①3年随访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大血管并发症在对照组中无发生,在其余各组中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9.097,P<0.01),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最著,其次为2型糖尿病组、单纯高血压组。②高血压患者不同治疗目标3年随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共计232例高血压患者入组时平均基础血压为(160±11)mmHg/(102±11)mmHg,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24.57%(57/232)。治疗后目标血压达到:血压<130/80mmHg者78例,130/80mmHg<血压<160/100mmHg者154例。随诊3年,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前者为0,后者为10.39%。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强化血压达标,可在减缓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方面产生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46.
糖尿病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糖尿病(DM)和(或)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糖代谢等所致大血管并发症的证据,明确降压、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02~2000-08的2型DM168例,EH112例,DM EH120例,给予控制血糖和降血压治疗。设正常对照110例。随诊3年观察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血压达目标值后DM EH组、EH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DM EH的治疗,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强化血压达标,可减缓大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7.
病例摘要例1,女,32岁。于1985年3月9日入院。于1981年因首次发病,表现阵发性精神错乱,时哭时笑,约半小时恢复正常,无抽搐发作。以后缓慢出现失眠、头痛、言语不清,走路不稳,上肢颤抖。并有发作性双侧乳房胀痛,可自愈脑电图正常。给予氯丙嗪、安坦治疗未好转。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检查:内科系统正常。颅神经正常,小步态,两下肢肌张力略高,凹肢肌力正常,指鼻和跟膝胫试验正常。肝功正常。请眼科会诊,裂隙灯下见有K—F氏环。确诊肝豆状核变性,给予BAL治疗好转。例2,女,46岁。于1986月1月13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因生气吵架后出现双腿无力,不能行走。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检查:内科系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山东济宁地区270例矮小症病因及早期诊断线索。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70例(男性179例,女性91例)矮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本研究仅对矮小症患者不同发病原因构成比及不同年龄段发病原因构成比进行了分析。 结果270例矮小症患者中,有18种病因,排名前5位分别是,生长激素缺乏症(GHD)150例,占55.56%;特发性身材矮小(ISS)81例,占30.00%;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1例,占4.07%;小于胎龄儿(SGA)7例,占2.59%;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7例,占2.59%。此外,垂体柄阻断2例,占0.74%;神经纤维瘤病、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性早熟、佝偻病、巴特综合征、Russell-Silver综合征、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功能减退伴嗅觉丧失征(Kallmann征)及垂体占位性病变各1例,共占3.33%;合并其他慢性病者共3例,占1.11%。7岁以下(男性37例,女性12例)患儿矮小的主要原因为GHD、ISS、SGA;7~13岁(男性82例,女性64例)及13~18岁(男性60例,女性15例)患儿矮小的病因均为GHD、ISS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结论山东济宁矮小症病因谱复杂多样;矮小症临床表现各异,正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恰当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短期替代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7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HD患儿,分别于rhGH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检测血清FT3、FT4、TSH,并由专人用同一量具测量身高、体重,计算生长速率(GV)和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治疗3、6个月后FT3水平、FT3/FT4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FT4、T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6个月后Ht、HtSDS、G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3)治疗前后整体的FT3、FT3/FT4比值与GV、HtSDS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rhGH治疗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血清FT3水平的升高可能有助于促进GHD患儿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