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蚊虫样本中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 丰富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虫媒病毒的活动规律和病毒遗传特征的研究数据。方法 2018年6月对采集自西昌市3个村不同猪圈环境中的三带喙库蚊提取核酸, 使用云南环状病毒属、版纳病毒属、西藏环状病毒属(S7、S10)、黄病毒属、甲病毒属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 对阳性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9 012只, 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 对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分88批次进行扩增, 分别检测出2株乙型脑炎病毒(JEV)、7株版纳病毒(BAV)、7株西藏环状病毒(TIBOV)和1株云南环状病毒(YOUV), 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17株新检测病毒株均与云南分离株遗传关系接近, 2株JEV位于GⅠ-b进化支;7株BAV为A2进化分支;7株TIBOV中, 6株位于同一进化支;1株TOUV与云南分离株在同一进化支。结论西昌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存在携带JEV、BAV、YOUV及TIBOV等病毒的可能, 其中JEV为GⅠ-b型病毒, BAV为A2型, 为西昌市虫媒病毒的检测及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2.
王静林  梁国栋 《疾病监测》2010,25(3):226-230
辛徳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SINV)是所有已知虫媒病毒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病毒。该病毒不仅能引起人类发热、皮疹和关节炎症状,更重要的是它所引起的疾病容易发展为慢性,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已经从发热患者血清、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中分离到多株辛徳毕斯病毒,而且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群中普遍存在辛徳毕斯病毒感染。因此,我们对辛徳毕斯病毒及其与疾病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大理地区HIV感染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研究。方法采集患者血液,提取RNA,采用HCV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大理州人民医院共采集疑似丙型肝炎病人血清13份,HCV核酸检测4份(24~27号)阳性。序列分析显示4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80.4%~95.8%之间;24号与1b型HCV核苷酸同源性在98.6%以上,而其他基因型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在90.2%以下;25、27号与3b型HCV核苷酸同源性在92.1%~98.6%之间,而与其他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均在87.4%以下;26号与3a型HCV核苷酸同源性在94.4%~94.9%之间,而与其他基因型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在84.6%以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5、27号病例为3bHCV感染,26号病例为3aHCV感染,24号为1bHCV感染。结论大理地区HIV感染人群中存在HCV基因1和基因3两个基因型,3a、3b和1b3个基因亚型HCV感染。  相似文献   
56.
2007年云南省汉坦病毒宿主动物及其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点、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及基因型分布,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居民区采用笼夜法捕鼠,野外采用夹夜法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及分型。结果2007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14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7.1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和楚雄州。2007年在泸西、五华、祥云、玉龙、古城、河口、麻栗坡、泸水和隆阳区(县)捕获鼠类21种1 39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HV总带病毒率为4.17%,阳性鼠种为大林姬鼠、褐家鼠、大绒鼠、高山姬鼠、黄胸鼠、中华姬鼠和卡氏小鼠,带病毒率依次为9.09%(1/11),7.52%(10/133),7.35%(23/313),5.71%(2/35),2.57%(13/505),2.38%(2/84),2.22%(2/9);用RT-PCR法检测HV抗原阳性鼠肺标本58份,阳性29份,其中汉城型阳性16份,汉滩型阳性13份;汉城型主要带毒鼠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汉滩型带毒鼠种主要为大绒鼠、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结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存在汉城型和汉滩型病毒的流行,汉滩型病毒具有多种宿主动物的特点,在国内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青海省蚊虫标本中新分离的QH07130病毒株进行系统鉴定分析。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QH07130病毒进行鉴定,并对该病毒进行系统进化特征分析。结果QH07130病毒株对C6/36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QH07130病毒株与辽宁病毒(LNV)单克隆抗体呈现阳性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QH07130病毒为12条带双链RNA病毒,与LNV的6-5-1带型一致。该病毒第10节段序列测定全长为844bp,与LNVSX0771和NE9712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5%和98.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QH07130病毒位于LNV进化分支内,并且与LNVSX0771和NE9712株的进化关系最近,确认QH07130病毒为LNV。结论青海省蚊虫中存在LNV传播,这是首次在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分离到该病毒。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瘘管刨削术治疗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视频辅助瘘管刨削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效果,随访1年,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瘢痕面积、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出院时VAS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时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年时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4 w时总有效率均为100%,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辅助瘘管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云南省通海县蚊虫携带的乙型脑炎病毒(JEV)情况、分子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2015年7月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采用诱蚊灯在调查点通宵捕捉蚊虫,蚊虫研磨后分别接种BHK-21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使用黄病毒属特异引物进行初步鉴定,使用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使用Megalign、Genedoc、Mega7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捕获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2300只,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78%)。分46批进行病毒分离,获得2株阳性分离物,接种BHK-21细胞96h,引起细胞病变。使用黄病毒属特异引物和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均为阳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株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与疫苗株SA14-14-2在E基因存在12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在8个与乙脑病毒毒力相关的位点上存在6个差异位点。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新分离病毒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位于同一进化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8%~99.1%和98.0%~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与云南2016年蚊虫中分离的乙脑病毒株JEV/mosq/YN/2016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8%。结论云南省通海县分离的2株病毒鉴定为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其与云南省近年来流行的毒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近。2毒株的E基因上与毒力相关的关键位点中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结构域Ⅲ的关键抗原未发生改变,因此SA14-14-2减毒疫苗株仍可用于该地区人群的免疫接种,以预防乙型脑炎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0.
程芳  李强  王静林  张玉  黎纬明  曾芳 《医药导报》2022,(12):1850-1854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通用性强测定人血浆中达沙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血浆样本经甲醇除蛋白后,流动相为含0.1%甲酸的甲酸铵缓冲液(A相)和0.1%甲酸的乙腈溶液(B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Luna? C18色谱柱(2.0 mm×20 mm, 3μm)进行分离,流速为0.6 mL·min-1,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类似物伊马替尼-D8作为内标。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88.2→m/z 401.1 (达沙替尼)和m/z 502.3→m/z 394.1(伊马替尼-D8)。结果 达沙替尼的线性范围为1~1000 ng·mL-1,定量下限为1 ng·mL-1;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达沙替尼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7.8%,98.6%,94.1%。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达沙替尼血药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