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示踪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间充质干细胞(MSC)为基础的细胞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用于多种组织修复,而移植细胞体内存活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了体内示踪MSC,构建了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fluc)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fluc)SN,并筛选出稳定表达fluc的GPE+86细胞克隆。将逆转录病毒上清转染C57小鼠来源的MSC,经G418筛选后得到稳定表达fluc的MSC。将2×10^6个标记好的细胞注射正常骨骼肌,应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数目逐渐减少;移植后1天细胞死亡率高达(43.2±11.7)%,3天后细胞存活(8.6±2.5)%,6天后仅为(5.4±3.1)%,10天时未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可用于移植的MSC体内示踪,但是即使将MSC植入正常的骨骼肌组织,大部分注入的MSC也将在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IL-21对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1(SENP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NK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NK92细胞系为模型,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enp1基因干涉策略,抑制NK92细胞SENP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ENP1表达水平;利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Ⅴ-APC/PI标记检测细胞凋亡.将K562细胞与NK92细胞共培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NK9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IL-21处理上调NK92细胞SENP1的表达;慢病毒介导Senp1-shRNA转染显著降低NK92细胞内Sen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Senp1干涉组NK92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干涉Senp1能促进NK92细胞凋亡,但对NK92细胞杀伤K562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 IL-21上调NK92细胞SENP1的表达;干涉Senp1能抑制NK9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影响穿孔素表达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对淋巴管内皮细胞(HDLEC)的生物学特性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HDLEC是否表达SPK及S1P受体,应用MTT法、细胞扩散盒技术检测S1P对HDLEC增殖、迁移特性的影响,并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1P对HDLEC的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结果:HDLEC表达SPK及S1P受体,包括S1P1,S1P2,S1P3和S1P4。外源性S1P对HDLEC没有促增殖作用,但可促进其迁移,并可通过S1P1和S1P2诱导MAPK快速磷酸化。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S1P可以影响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可能成为调控淋巴管生成及其功能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4.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非典型性哮喘,又名隐匿性哮喘、咳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它以咳嗽为惟一症状,而临床上无明显能觉察的呼吸困难和喘息,故极易误诊或漏诊。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小儿CVA47例,误诊18例。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5.
高表达鞘氨醇激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表达鞘氨醇激酶(SPK)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人野生型(rAd—SPK^WT)及突变体(rAd—SPK^DV)SPK基因导入人胃癌细胞BCC-823。以Western blot检测外源SPK基因的表达,以[γ^82P]ATP掺入法测定SPK酶活性,用迁移扩散盒技术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重组腺病毒可有效介导SPK在人胃癌细胞BGC-823中的表达。酶活性分析表明野生型SPK基因可增强SPK活性,而突变体SPK基因抑制SPK活性;高表达野生型SPK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抑制5-FU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高表达突变体SPK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增强5FU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论SPK可以抑制5-FU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迁移,有可能成为胃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预防性夹闭创面对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效果存在争议,因包括息肉大小、形态、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既往的荟萃分析得出的结论有限.评估预防性夹闭创面对无蒂息肉切除术后DPPD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发表的,关于预防性夹闭创面预防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07.
108.
王立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989-990
分析及探讨住院患儿死亡原因,以提高诊治质量,降低病死率。笔者对54例住院死亡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死率为1.48%,不同年龄死亡的病因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年龄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降低儿童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 将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 ,用 EL ISA法和 L92 9细胞体外杀伤法检测了巨噬细胞分泌 IL- 12和 TNF- α的含量。 结果 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巨噬细胞产生IL- 12和 TNF- α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 ,并使之产生多量的 IL- 12和TNF- α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从信号转导这一层次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途径。方法: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膜结合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了大肠癌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PTK)、蛋白激酶C(PKC)α,βⅠ,βⅡ,γ,ε和ζ的活性以及核因子(NF-κB的活化状况。结果: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组织PTK的活性、PKCα和βⅡ的平均荧光强度以及NF-κB的阳性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而PKCβⅠ,γ,ε和ζ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体内能显著降低大肠癌PTK和PKCα,βⅡ的活性,同时也能抑制其NF-κB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