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IGF-1是否影响人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能力。方法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经IGF-1诱导),进行矿化能力检测、实时定量RT-PCR检测、ALP活性检测。结果实验组人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组人牙周膜干细胞Runx2,Collagen type I,Osteocalcin的表达以及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IGF-1影响人牙周膜干细胞在体外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3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是近几年提出的心脏标志物,能早期客观地反映心脏的病理变化及预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梗死部位呈"镜象"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和发生原理仍存有分歧.本文旨在探讨AIMI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时血CRP和BNP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11月至2011年3月首次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病人78例,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41~ 80[平均(68.36±12.58)]岁;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确诊为AIMI,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AMI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疗措施以及随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8.8岁;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3例为体检时无意间发现,1例有腹痛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胰腺囊实性肿块,各项肿瘤标记物血清学检测指标无明显特异性。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体尾部3例,4例均接受了胰腺部分切除,1例实施了保留十二指肠胰头,3例实施了胰体尾切除术,其中1例实施了脾脏切除手术,术后均未进行放、化疗治疗。4例术后随访6~22月,患者均存活,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良好,通过适当的外科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胸壁三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8-0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接受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41例;年龄20~73岁,平均(58±17)岁。所有患者患有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其中鲁登巴赫综合征3例,合并心房颤动19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0例。手术采用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行心肌保护,完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结果:本组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全组无术后残余漏、瓣周漏,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分别为肾功能不全4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中扩大切口1例,均顺利恢复。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5±45) min;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2±41) min;平均手术时间(238±57) min。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9±11) h,平均ICU停留时间(28±13) h,术后平均引流量(278±86) ml,平均住院时间(9.5±3.8) d。术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降低(P=0.112),术后左心房明显缩小(P=0.046);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P=0.039)。置换后的人工瓣膜和成形后的自体瓣膜均正常关闭,无瓣周漏,无狭窄或关闭不全。随访3~72个月,全部病例中,5例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余无其他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在二尖瓣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本文提出了一种信息共享联盟模型UIS,对模型的结构、功能框架以及相关核心技术,包括异构数据库的标准化处理、URI远程访问技术、快速查询算法等进行了详细讨论.UIS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逻辑上将各个信息资源的异构数据连接在一起,在物理上则对加盟数据按照元数据规范标准进行整合,并备份上传至联盟.该模型通过多主体协作,能够有效地整合异构、分散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有效检索.模型服务提供了多种模式的信息检索接口.对于已经共享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引入颌域专家的知识问答命题来引导用户的学习,由此实现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提高用户的学习质量.目前UIS已在中国农村科技信息网中进行实验和应用,实现了包括位于北京的"中国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共享示范网"、"九亿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网"等多家网站在内的数据库资源的信息共享,并且在河北省进行了试点,初步建立了中国农业信息共享联盟体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益母草碱抑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HF组,低剂量益母草碱(L-益母草碱)组、高剂量益母草碱(H-益母草碱)组及ERK抑制剂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建立HF模型,HF模型建立成功后根据分组进行给药干预,连续14 d。利用彩色多普勒动物超声仪测量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ER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F组LVEF、LVFS及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均减少,LVESD、LVEDD、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与HF组比较,L-益母草碱组、H-益母草碱组、ERK抑制剂组LVEF、LVF...  相似文献   
37.
背景:有多项研究证明,经静脉或经心肌表面注射移植间充质基质细胞促进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然而,目前尚缺乏有关经静脉联合经心肌注射移植间充质基质细胞对慢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对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Lewis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将3×106 BrdU标记过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分别经股静脉和经心肌表面注射移植于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等量PBS。4周后检测两组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并对大鼠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及毛细血管数量。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存留于心肌组织内的移植细胞未分化为心肌细胞,心梗瘢痕区血管密度在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间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经静脉联合经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未能改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心脏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强心通脉颗粒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口服强心通脉颗粒同时口服常规西药)和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组),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衰计分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疗效最好,优于另外两组,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心通脉颗粒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配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利用变形融合与配准技术观察和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患者体形和几何结构改变及对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实际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10例,利用疗程中重复CT图像,根据初始计划轮廓和变形融合配准软件自动勾画疗程中鼻咽和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x、GTVnd)、临床靶体积和危及器官(OAR).分别计算和评估GTVnx、GTVnd 、 OAR体积改变和变化规律,以及剂量参数相对原计划的改变.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6周时GTVnx体积分别缩小6.44%、10.23%、9.72%(F=1.34,P=0.278),GTVnd的分别缩小16.59%、30.98%、35.13%(F=9.22,P=0.000),CTV1的分别缩小0.73%、1.86%、1.41%(F=0.33,P=0.722),CTV2的分别缩小-1.78%、-6.47%、-9.34%(F=16.89,P=0.000),左腮腺的分别缩小13.96%、32.97%、37.77%(F=17.17,P=0.000),右腮腺的分别缩小13.56%、29.57%、35.63%(F=13.49,P=0.000).与计划的分次剂量相比,治疗2、4、6周时GTVnx平均剂量变化率分别为-0.39%、0.08%、0.32%(F=0.15,P=0.860),GTVnd的分别为0.53%、1.19%、0.69%(F=0.81,P=0.455),脊髓的分别为1.95%、2.70%、3.78%(F=0.61,P=0.552),脑干的分别为0.32%、0.81%、0.62%(F=0.03,P=0.975),左腮腺的分别为4.50%、4.66%、7.20%(F=0.33,P=0.725),右腮腺的分别为2.20%、7.17%、7.12%(F=1.24,P=0.306).结论 鼻咽癌IMRT时GTVnd、CTV2和左右腮腺体积随治疗时间增加明显退缩,而GTV、CTV、脊髓、脑干、腮腺分次剂量随治疗时间增加变化不大,但最终还须加大样本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血乳酸对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26例休克新生儿(轻度147例、中度105例、重度休克74例)在复苏同时及早期复苏后(约6 h)检测动脉血乳酸并计算乳酸清除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乳酸对新生儿休克的预测效能。结果 治疗前休克患儿的血乳酸均增高,以重度组最高、轻度组最低(P < 0.01);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窒息性休克患儿的血乳酸水平以感染性休克最高(P < 0.05);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P < 0.05)。血乳酸 ≤ 4 mmo/L休克患儿的病死率低于乳酸 > 4 mmo/L患儿(P < 0.01);乳酸清除率 < 10%患儿的死亡风险高于清除率 ≥ 10%患儿(P < 0.01)。血乳酸为11.15 mmol/L时,对重度休克预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8%;血乳酸为10.65 mmol/L时,对休克患儿死亡风险预测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4.1%。结论 动脉血乳酸水平随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而增加,且与预后相关,可用于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