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91.
需行全身照射患者辐射损伤血浆代谢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与人辐射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初步探讨辐射损伤涉及的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40名患者全身照射(TBI)辐照前后的血浆样本,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TBI对人血浆代谢物的影响,并筛选出与TBI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结果 TBI后,血浆中葡萄糖、肉豆蔻酸、草酸、3-羟基丁酸、尿素、天冬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胆固醇、丙酮酸、丙酸、乳酸、丙氨酸、甘氨酸、肌醇、山梨糖酐、乙二醇和次黄嘌呤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TBI可引起人体血浆中代谢物水平显著变化,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等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ZO-1基因的表达、甲基化情况及其与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基因组限制性酶切扫描(RLGS)技术自白血病小鼠标本中钓取ZO-1基因,用甲基化PCR方法检测自血病细胞系Molt4、HL-60、K562细胞及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ZO-1基因甲基化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ZO-1基因表达水平,并对高表达ZO-1基因的K562细胞进行小十扰RNA(siRNA)靶向干扰,然后用Northem blot方法验证ZO-1基因抑制效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膜联蛋白V(Annexin V)和碘化丙锭(PI)舣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采用RLGS技术从门血病小鼠标本中成功钓取ZO-1基因.原代白血病细胞及Moh4、HL-60细胞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ZO-1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明显下降或不表达.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ZO-1基因不发生甲基化,ZO-1基因高表达.K562细胞高表达ZO-1基因,未见ZO-1基因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可以诱导Molt4及HL-60细胞重新表达ZO-1基因.经ZO-1小干扰RNA干预的K562细胞ZO-1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但并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细胞中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表达明显降低,ZO-1基因是一个白血病相关基因.其在K562细胞中高表达的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加味二味拔毒散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包括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和过敏皮肤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加味二味拔毒散用于动物背部正常和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是否产生急性毒性;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加味二味拔毒散,观察动物过敏情况。结果:加味二味拔毒散未产生急性毒性,皮肤刺激反应,反复致敏后使用,也无皮肤与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加味二味拔毒散是较安全的局部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94.
子宫浆液性癌是有别于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强调综合治疗。文章对子宫浆液性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与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HPLC-Q-TOF-MS/MS)联用技术研究人参复方制剂降脂保肝颗粒中人参与山楂等药材共提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ZORBAX SB-Aq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乙腈-水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采集质谱数据,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及配伍制备的共提液中皂苷类成分的变化趋势。结果:在pH小于3时,人参与山楂等不同配伍共提液中皂苷类成分水解,发生转化,稀有皂苷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在人参与山楂配伍提取过程中酸性对皂苷成分的影响较大,可为人参皂苷在酸性条件下更准确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45例正常对照组,25例肾病综合征,10例急性肾炎组进行了血清载脂蛋白A1和B_(100)(ApoA-1,ApoB_(100)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载脂蛋白含量有程度不同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肾病综合症时载脂蛋白代谢紊乱比较严重.正常组同急性肾炎组的载脂蛋白相比较两值无明显差异(P> 0.05),提示急性肾炎时尚无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7.
丁光迪教授对李东垣脾胃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开创性地建立了与外感病相对应的内伤病学说,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丁教授全面阐发"阴火"理论,认为"阴火"概指由内伤引起的一切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他还归纳出补中升阳法、升阳除湿法、升阳散火法三种方法来治疗阴火之证,并将"升阳三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丰富了东垣学说的学术内涵,拓展了东垣学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8.
由近代著名医家裘吉生创办的《三三医报》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中医药期刊,客观反映了民国中医药发展的真实历史,为民国医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三三医报》顺应时代潮流,刊载了大量文章以促进中西医学汇通,不仅介绍西医理论与技术而且还借助西医理论解释传统中医;针对当局政府对中医的不公政策,该报号召中医界同仁团结起来,予以强烈回应;同时鼓励中医界应当增强理论自信,对中医理论进行完善与发展;该报还非常重视中医教育问题,刊登了许多有关教育的合理建议。此外,《三三医报》关注公共卫生事业,经常刊发有关卫生宣传教育、传染病防控等文章,对民众卫生知识的普及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9.
叶桔泉,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中医药学的研究、教育和临床。叶桔泉首先提出"方证学"概念,认为"方证学"是仲景学说的核心,"方剂辨证"是执简驭繁的有效方法;他主张通过反复实践,总结主证主方,将方证关系相对稳定地固定下来;他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他还主张扩大诊查手段,腹部诊察与方剂运用相互参考;同时提倡精简处方,并进行定型方剂及小剂量用方的疗效观察,留下了许多经方验案。叶桔泉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近现代经方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给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滤膜中镍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标准曲线的不确定度,以及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计算出各种不确定度分量并将其合成,以计算出滤膜中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按数学模型计算滤膜中镍的浓度为17.21μg/张,扩展不确定度为0.55μg/张,结果表达为17.21±0.55μg/张。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滤膜中镍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