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及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均给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去除疣体,局部伤口愈合后外用咪喹莫特,研究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对照组复发率(35.00%)高于研究组(11.90%),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CD3^+、CD4^+ 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上升,CD8^+ 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相比,研究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对照组为42.50%,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常,与咪喹莫特联合应用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对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575例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妇女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术,分析年龄、转化区、病毒负荷量与宫颈活检病理的关系。结果:575例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的妇女中,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为7.48%(43/575)。患者年龄为30~39岁、40~49岁、≥50岁的宫颈高级别病变患病风险分别是30岁的1.44(0.45~4.35)、0.97(0.30~3.11)、1.78(0.48~6.68)倍。不同宫颈转化区TZ1、TZ2、TZ3的CINⅡ+检出率分别为7.86%(32/407)、7.79%(6/77)和5.49%(5/91)。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病毒负荷量的中位数逐渐增加,宫颈高级别病变较低级别病变及慢性炎症的病毒负荷量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女性存在一定的患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可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漏诊。病毒负荷量较高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患病风险较大,但患病风险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3.
准确按时泵入5-FU,可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同时注意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kgp基因型在原发性根尖周感染患牙根管中的分布情况,了解kgp基因在原发性根尖周感染中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收集190例原发性根尖周感染患者,采集感染根管细菌学样本,抽提DNA,使用Pg的16S rRNA基因的特异引物PCR检测样本中是否有Pg,然后针对Pg检出阳性样本,再使用kgp特异引物PCR获得kgp催化域片段,通过Tru I酶切kgp催化域片段确定kgp的基因型,并使用Pearson χ2方法分析所得到的实验数据。结果 在本研究所采集的190例原发性根尖周感染样本中,共检出Pg55例,其中kgpⅠ型检出率为27.3%, kgp Ⅱ型检出率为38.2%。Pg的检出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kgpⅠ型与疼痛具有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根尖周感染的根管中Pgkgp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因为有些样本中Pg的量较少,本研究中kgp特异引物PCR的方法难以检测到kgp基因,所以今后需发展更灵敏的检测手段以对感染根管中kgp基因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喷雾干燥这种新型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喷雾干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在中药制剂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同时针对喷雾干燥技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86.
需行全身照射患者辐射损伤血浆代谢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与人辐射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初步探讨辐射损伤涉及的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40名患者全身照射(TBI)辐照前后的血浆样本,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TBI对人血浆代谢物的影响,并筛选出与TBI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血浆代谢物。结果 TBI后,血浆中葡萄糖、肉豆蔻酸、草酸、3-羟基丁酸、尿素、天冬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胆固醇、丙酮酸、丙酸、乳酸、丙氨酸、甘氨酸、肌醇、山梨糖酐、乙二醇和次黄嘌呤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TBI可引起人体血浆中代谢物水平显著变化,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等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ZO-1基因的表达、甲基化情况及其与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基因组限制性酶切扫描(RLGS)技术自白血病小鼠标本中钓取ZO-1基因,用甲基化PCR方法检测自血病细胞系Molt4、HL-60、K562细胞及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ZO-1基因甲基化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ZO-1基因表达水平,并对高表达ZO-1基因的K562细胞进行小十扰RNA(siRNA)靶向干扰,然后用Northem blot方法验证ZO-1基因抑制效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膜联蛋白V(Annexin V)和碘化丙锭(PI)舣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采用RLGS技术从门血病小鼠标本中成功钓取ZO-1基因.原代白血病细胞及Moh4、HL-60细胞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ZO-1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明显下降或不表达.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ZO-1基因不发生甲基化,ZO-1基因高表达.K562细胞高表达ZO-1基因,未见ZO-1基因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可以诱导Molt4及HL-60细胞重新表达ZO-1基因.经ZO-1小干扰RNA干预的K562细胞ZO-1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但并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细胞中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表达明显降低,ZO-1基因是一个白血病相关基因.其在K562细胞中高表达的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8.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罗布考(probucol)又名丙丁酚,化学名为4,4'-[(1-甲基亚乙基)双(硫基)]双[2,6-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分子式为C13H48O2S2.早期大量的药理及临床实验发现普罗布考具有调脂、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但由于其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加味二味拔毒散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包括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和过敏皮肤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加味二味拔毒散用于动物背部正常和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是否产生急性毒性;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加味二味拔毒散,观察动物过敏情况。结果:加味二味拔毒散未产生急性毒性,皮肤刺激反应,反复致敏后使用,也无皮肤与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加味二味拔毒散是较安全的局部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90.
选取广州市开展临床核医学项目的23家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23家医疗机构共有放射工作人员313名,拥有核医学设备70台,20家(87.0%)开展了 SPECT影像诊断,10家(43.5%)开展了 PET影像诊断,临床使用最多的核素是99mTc.核医学诊断与治疗的年频率分别为11.1人次/千人、1.2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