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王国亮  陆炜  程国兵  李晓阳  蒋楠  王李华 《浙江医学》2018,40(4):411-413,419
Cockett综合征是人体左髂总静脉受前方右髂总动脉压迫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左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脂质硬化、下肢溃疡甚至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已成为Cockett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围绕Cockett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以及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改良沈克菲手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采用改良沈克菲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确诊为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患者采用改良沈克菲手术方法,并对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痊愈12例(12/13),显效(1/13),平均治愈时间10d。结论:改良的沈克菲手术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较满意的术式,该术式不仅治疗直肠本身和冗长的乙状结肠,而且纠正了肠外因素,如盆底疝、子宫压迫等。无并发症、死亡,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33.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内镜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申桂娟  王李华 《浙江医学》2002,24(10):635-636
下肢静脉交通支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和复发性静脉曲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由于切口多位于病变的皮肤上 ,因此术后切口感染仍是临床医师颇感棘手的问题。1998年国内首次报道应用内镜技术离断交通支静脉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1]。我院于2000年7月开展了内镜下交通支离断术 ,现对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作一分析 ,并探讨其防治措施。1.1一般资料2000年7月至2001年12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 (均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 )35例 ,其中男19例、女16例 ;年龄46~81岁 ,平均57岁 ;双侧肢体病变…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Endo-GIA)脾蒂离断法与二级脾蒂血管离断法在门脉高压腹腔镜脾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门脉高压脾肿大行腹腔镜脾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Endo.GIA处理脾蒂19例,B组二级脾血管离断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结果A、B组手术时间[(144±20)min比(127±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9,P〉0.05),B组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07±37)mL、(13.8±1.7)d、(3.36±0.36)万元,均少于A组的(229±113)mL、(15.4±2.7)d、(4.23±0.71)万元(t=7.774、2.572、2.930,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均多于B组(均P〈0.05)。结论二级脾蒂血管离断法在门脉高压性肝硬化脾肿大腹腔镜脾切除术中有着胰腺损伤率低、出血少、住院费用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方剑  郑琴  王李华  陆炜  田明庆 《浙江医学》2015,37(3):226-228
目的 探讨哑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51 例经肺动脉增强CT确诊,但无明显肺栓塞常见临床特征的哑型APE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抗凝治疗。分析患者D- 二聚体、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观察治疗后情况,了解哑型A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51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4 例患者因出现活动性出血停止抗凝治疗。31 例患者在3个月后复查肺动脉增强CT 未见明显栓塞征象,其余16 例患者在4~6 月后肺栓塞征象消失。结论 哑型APE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肺动脉增强CT 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D-二聚体、心电图等可作为相应的补充,经过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抗凝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加断流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均行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A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B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之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20%),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9,P〈0.05。B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30%)明显高于A组(7%),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3,P〈0.05。A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断流加分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8.
程国兵  李晓阳  陆炜  王李华 《浙江医学》2018,40(21):2373-2375,2379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介入取异物术在中心静脉导管断裂中的应用。方法6例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导管断裂且移位至心血管腔内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摄片明确断裂导管的位置,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再次确定。采用改良经皮介入两步取异物法:先从一侧股静脉置入猪尾导管及导丝,勾住脱落入肺动脉或心血管腔内的断裂导管,并将其拉至下腔静脉下方,再从对侧股静脉置入鹅颈抓捕器套取导管断端,将其从血管鞘拉出体外。结果6例患者断裂在心血管腔内的导管均成功取出,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介入取心血管异物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联合运用猪尾巴导管和鹅颈抓捕器两步法取断裂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小儿炎性淋巴结压迫性黄疸临床上少见,199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4例患儿,男性1例、女性3例;月龄分别为9、13、16、28个月。4例均有黄疸、白陶土样大便、发热,无阵发性哭吵、腹痛等,发热前15~31天均有不同程度腹泻及发热...  相似文献   
40.
一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结肠切除需在术前作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包括肠内容物的排空和口服抗生素,这是结肠切除吻合的安全保证.但左半结肠癌发生急性梗阻时,无法用上述方法作术前准备,可否行一期吻合仍有不同意见.过去往往先于梗阻近端肠造瘘而后再次切除吻合,本研究根据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此类患者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