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0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进一步阐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提高对冠心病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89例,经14 C-尿素呼气试验对Hp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分为阳性组143例和阴性组46例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同时根据Hp感染程度分组,进一步比较其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阳性组患者TC(4.83±0.96)mmol/L、LDL-C(0.99±0.31)mmol/L,明显高于阴性组,TG(1.69±0.48)mmol/L,明显低于阴性组,炎性因子CAM-1(541.8±112.6)μg/L、HSP60(2013±390.8)μg/L、hs-CRP(8.29±1.33)mg/L指标均高于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炎性因子CAM-1、HSP60、hs-CRP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的脂质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加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导致各项炎症因子升高,而且炎症因子水平与Hp感染呈正相关,提示Hp阳性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虾青素是一种源于天然生物的类胡萝卜素的含氧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多种作用,是一类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成份.目前研究表明,虾青素可以透过血-视网膜屏障对眼组织发挥保护作用,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针对虾青素在动物实验饲药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虾青素的抗氧化作用基础和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机制以及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有关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被检测发现的时机,为调整病例检测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2011-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广陵区新发现HIV/AIDS者110例,其中经由医疗机构无关联被动筛查发现73例,占66.36%,主动寻求咨询检测发现37例,占33.64%。110例患者中有105例(95.45%)在后续随访中接受了CD4检测,首次检测结果,CD4+T细胞计数≤200/μL41例,占39.05%,200~300/μL 27例,占25.71%,350/μL 37例,占35.24%。首次报告即为AIDS和诊断为HIV感染者1年内被确诊为AIDS 51例,占46.00%。110例病例中有77例及时参加了CD4检测,及时检测率为70.00%。结论增设HIV咨询检测窗口、加强知情不反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可降低HIV感染者检测晚的比率;同时专业人员督促病例及时接受CD4+T计数检测,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可降低HIV感染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4.
特殊起搏程序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过早地进展为慢性房颤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房性早搏(房早)等触发因素在房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itatron公司根据常见  相似文献   
35.
对41例浮膝损伤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37例骨折愈合,4例早期截肢。膝关节功能根据Karlst?m标准评估:优22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住院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舒张期顺应性改变与年龄、血压水平、及各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心脏舒张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北京市20家三级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2 971例,通过调查表获得一般情况、血压水平、遗传史、用药史、血生化、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2 971例患者中,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异常的1 793例(60.4%)。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LVEF、病程等指标在E/A正常和异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龄、合并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LVEDD舒张受限、室间隔增厚、高血压病程是高血压患者舒张期顺应性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上述高危因素的干预有利于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5位介入医师,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20位)和常规教学组(15位),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进行肿瘤介入的培训,常规教学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基础理论考核合格率(100.00%)与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95.00%)均高于常规教学组(66.67%、60.00%),临床路径组超过80%的医师认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获取信息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介入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可取的较佳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医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并探究防控措施,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患者6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发生骨科手术感染的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结果发生骨科手术感染的患者为35例,感染率为5.56%,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感染、皮肤组织、泌尿系统感染最为多发。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范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抵抗力,能有效控制骨科手术感染。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干预)。自患者出院后实施随访,时间为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7.24±3.42)分]、[(79.32±2.61)分]、[(86.24±3.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36±2.52)分、(70.02±2.32)分、(75.36±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固定导线稳定性关系,为临床判断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室间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按常规方法将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间隔患者193例,在导线螺旋旋出即刻测试COI,同时进行起搏参数测试.结果 按测得COI值分别为<5 mV、5 ~10 mV、>10 mV 3组,COI<5 mV组平均(3.85±1.01) mV,COI 5~10 mV组平均(7.74±1.63) mV,COI>10 mV组平均(10.63±0.55)mV.COI<5 mV组阈值为(0.83±0.16)V,高于COI> 10 mV组阈值(0.69±0.15) V(P< 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I<5 mV组发生心室导线脱位2例,COI表现为“顶天立地”的发生心室导线穿孔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结论 在室间隔起搏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术中应测试COI,测得COI应至少在5 mV以上,但COI过大将增加导线穿孔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