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入前柱,由耻骨上支前外侧穿出,该穿出点为P,P即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将耻骨结节命名为A,将髂耻隆起命名为B,测量AB及PA的距离,并观察该斯氏针的方向。[结果]最小截骨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该截面平均直径为(4.9±1.7)mm,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86.8±7.2)mm,P位于耻骨上支前缘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A)的距离PA为(2.3±0.4)mm,耻骨结节(A)距髂耻隆起(B)的距离AB为(4.7±0.3)mm,P约为AB的中点,该斯氏针与弓状线平行。[结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P位于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2.3±0.4)mm,该螺钉最大直径为(4.9±1.7)mm,最大长度为(86.8±7.2)mm,该螺钉与弓状线平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的屈曲运动是否可以造成慢性脊髓损伤。方法 选用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即1天、4月、8月对照组及造模组,使用自制夹板固定家兔于弯腰位,通过体感皮层诱发电位及组织形态学等技术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造模动物白质出现了髓鞘变薄、水肿,粗大轴突的数量减少,细小的轴突相对增多,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等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相同的病理变化。结论 慢性脊髓损伤不止由压迫引起,牵拉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2年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15例。固定方法有:前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后环骨折分离采用骶骨棒,四孔方形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随访时已有12例下地行走,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足复合损伤的创伤机制、距骨骨折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2004年9月~2008年5月收治的10例后足复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原因及诊疗过程中距骨骨折漏诊情况,提出预防漏诊的对策。[结果]后足复合损伤多见于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伤,本组3例距骨骨折漏诊。[结论]轴向负荷作用以及踝关节强烈背屈伴或不伴内外翻是造成后足复合损伤的主要创伤机制。细致的临床查体,结合CT检查是减少漏诊,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髋臼横断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髋臼横断骨折3种常用的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方法取12个半骨盆标本模拟髋臼横断骨折,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下列方法内固定①前柱单钢板,②后柱单钢板,③后柱双钢板.通过股骨头对髋臼进行连续垂直加载,直至内固定失败.结果髋臼横断骨折前柱单钢板内固定,后柱单钢板内固定及后柱双钢板内固定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分别为[(489±71)N,(252±92)N及(1040±143)N)].结论前柱单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后柱单钢板内固定.而后柱双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34年Mixter与Barr首次报导椎间盘突出症并成功地施行手术切除以来,该手术已日益普及,但仍有部分患者手术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欠佳,术后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作者试就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同道重视.   ……  相似文献   
17.
骨科病人经常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应用骨水泥造成猝死的并发症国内外时有报道。我院每年发生这种严重并发症1~3例,约占骨水泥人工关节手术病人的0.3%。骨水泥引起猝死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目前未见有效防治措施的报道。本研究用肾上腺素盐水纱条湿敷放置骨水泥的位置,以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影像学上客观的腓骨长短肌腱受压现象,探讨陈旧性跟骨骨折跟骨增宽引起跟骨外侧疼痛的原因。方法对2006年5-11月15例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及15例陈旧性跟骨骨折遗留跟骨外侧疼痛的患者进行腓骨长短肌腱鞘造影术。左侧18例,右侧12例,均为单侧骨折。双侧腓骨长短肌腱鞘同时造影,然后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技术进行踝关节正位、跟骨侧位和跟骨轴位x线片,再行螺旋CT二维测量和三维成像观察,并与对侧正常跟骨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跟骨增宽和腓骨长短肌腱鞘受压现象。当跟骨增宽小于3mm时,造影剂可以通过;当跟骨增宽大于3mm时,造影剂通过受阻,腓骨长短肌腱鞘即出现受压现象。对于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增宽超过3mm以上即出现跟骨外侧疼痛。结论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增宽对腓骨长短肌腱的压迫是引起跟骨外侧疼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髋臼后壁骨折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的影响。 方法  6具完整骨盆及近侧 1 3股骨标本 ,用夹具将其固定于单足站立骨盆中立位 ,在LDS - 5 0 0试验机上加载至体重的 5 6,维持 2min。用压敏片依次测量完整髋臼、后壁 1 3 ,2 3 ,3 3骨折时髋臼前壁、后壁和负重顶区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变化。 结果 后壁骨折使负重顶区的平均应力显著增加 (P <0 .0 1) ,后壁完整时为 ( 1.0 9± 0 .3 1)MPa,1 3骨折时为 ( 1.5 0± 0 .3 7)MPa ,2 3骨折时为 ( 1.67± 0 .2 1)MPa ,3 3骨折时为 ( 1.72± 0 .3 2 )MPa ;而使前壁的平均应力显著减少 (P <0 .0 1) ,完整时为 ( 1.95±0 .4 5 )MPa ,1 3骨折时为 ( 1.4 3± 0 .5 0 )MPa,2 3骨折时为 ( 1.3 4± 0 .5 2 )MPa ,3 3骨折时为 ( 1.4 0±0 .61)MPa ;对残余后壁的平均应力影响不大。 结论 后壁骨折显著改变了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应力和应力分布 ;后壁 1 3骨折时影响率最大 ;变化最显著的部位是负重顶区  相似文献   
20.
肱骨髁上骨牵引是一种我们设计的牵引方法,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为我院首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