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4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1 病理资料 患者,女性,3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肿物于1999年11月19日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双侧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化疗。2001年1月发现肺部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倾向转移性低分化腺癌。2002年2月以头痛、恶心、呕  相似文献   
42.
11个Fabry病家系的α-半乳糖苷酶A活性及GLA基因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Fabry病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酶活性及基因检测体系,并对基因型临床表型进行分析。方法 检测11个Fabry病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粒细胞α-gal A活性及GLA基因。酶活性检测采用底物荧光法,基因检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并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在11个Fabry病家系中检出9种GAL基因突变,包括5个错义突变(R301Q、I91T、G132R、F273L、D165Y),2个无义突变(W236X、R342X),1个单碱基缺失(1082delG)和1个大片段缺失(44 bp nt.1077),其中4种为新突变(D165Y、F273L、1082delG、44 bp nt.1077)。11个家系中通过基因及酶活性检测,确诊男性半合子13例,女性杂合子12例。男性半合子α-gal A酶活性显著下降,女性杂合子α-gal A酶活性部分下降,1/4女性杂合子的α-gal A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 确诊了11个Fabry病家系的GLA基因突变类型,并筛出所有家系中先证者以外的患者14例。外周血粒细胞α-gal A酶活性和GAL基因检测是筛查和诊断Fabry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3.
腭粘膜包括软腭粘膜和硬腭粘膜二个部分。腭粘膜中有丰富的血运,在疾病过程中该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小静脉曲张、小动脉扩张、出血及粘膜面的色调改变等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腭粘膜征(以下简称腭征)异常,腭征异常可能与中医的血瘀证有联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日本已有报道。为了观察健康人群中腭征的变化情况和探讨其在中医临床辨证中的意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建立测定消渴平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法测定,用氯仿-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λS=530nm,λR=700nm。结果和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1-5μg,平均回收率98.50%,RSD=1.16%(n=5)。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宫颈鳞癌C/EBPα基因(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gene)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意义。方法收集19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和17例宫颈正常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检测C/EBP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1)C/EBP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在19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病例组与17例对照组中各为(0.137 1±0.088 36)与(0.115 6±0.087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0,P=0.005);(2)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病例组C/EBPα基因启动子区CpG1、CpG5和CpG14.15甲基化程度各为(0.095 9±0.053 16)(、0.072 1±0.025 07)和(0.261 3±0.050 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68 1±0.076 09)(、0.044 7±0.026 25)和(0.191 7±0.070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年龄、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16(HPV16)感染与C/EBP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状态无关(P>0.05)。结论 C/EBP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尤其是CpG1、CpG5和CpG14.15的高甲基化状态可能导致该基因沉默,从而促进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遗传性低钾失盐性肾小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瑞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Bartter综合征和Gitelman综合征共23例,其中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4例,Gitelman综合征19例。结果:4例Bartter综合征发病年龄4月-33岁,临床上以多饮、多尿、乏力主要表现,2例患儿表现为脱水、呕吐、生长发育障碍;19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10—52岁,临床上以双下肢无力、多饮、多尿、夜尿增加为主要表现,部分Gitelman综合征患者伴手足抽搐;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为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尿钾排出增加,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升高。而血压正常;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尿钙肌酐比〉0.2,Gitelman综合征表现为低血镁、低尿钙、低尿钙肌酐比〈0.2;补钾或联合消炎痛、安体舒通和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低钾失盐性肾小管病主要特点包括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高尿钾、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增高而血压正常,Bartter综合征和Gitelman综合征鉴别主要在发病年龄、血镁和尿钙水平,本病治疗应补钾、补镁、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TCS)中缝核显像诊断卒中后抑郁(PSD)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95例疑诊PSD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声窗条件较差排除21例,将纳入的174例依据临床系统评估及量表评分分为PSD组(n=141)和非PSD组(n=33),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临床量表评分差异;根据组间中缝核回声改变情况,分析TCS诊断PSD的效能,评价PSD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中缝核回声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组间患者性别、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D组中缝核回声异常比例明显高于非PSD组(75.89%vs.9.09%,P<0.01)。根据中缝核回声异常诊断PSD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89%、90.91%及78.74%。PSD组患者HAMD评分等级与中缝核回声分级呈负相关(R=-0.58,P<0.01)。结论 TCS可定性和半定量评估并辅助诊断PSD。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胶原Ⅲ肾小球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 总结分析2例通过肾脏病理确诊为胶原Ⅲ肾小球病的同胞兄弟临床、病理资料以及家系调查结果。 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33、34岁男性,发病时为32、31岁,临床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1例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不全(Scr分别为128、313 μmol/L),均有左心室肥厚,无血尿、骨骼改变和其他肾外体征。血浆前胶原Ⅲ浓度均异常增高(>50 ng/L)。光镜均表现为系膜区明显增宽,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部分呈假双轨改变,免疫荧光均为阴性。电镜下GBM弥漫增厚,内皮细胞侧及系膜区可见大量粗大的平行排列成束胶原纤维沉积,直径在60~100 nm之间。Ⅲ型胶原免疫荧光均为强阳性,沿GBM和系膜区沉积。家系调查显示该同胞兄弟父母为近亲婚配,其同胞妹妹无临床肾脏改变,但其血浆前胶原Ⅲ同样显著升高(>50 ng/L)。 结论 家族性胶原Ⅲ肾病罕见,家系调查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国内目前尚无胶原Ⅲ肾小球病家系报道。  相似文献   
49.
MDM2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和MDM2之间形成一自我反馈环,p53可以通过诱导其负性调节因子MDM2的表达而调控其表达水平和活性。目前认为HPVE6蛋白作用下的p53蛋白功能失活是HPV相关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步骤。然而有些学者认为MDM2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非HPV感染的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HPV阴性的宫颈癌细胞中p53的降解失活主要由MDM2引起的。  相似文献   
50.
HPV16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HPV16型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技术检测 73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活检组织、2 6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型 ,分析其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 ,HPV16检出率为 6 1.6 % (4 5 / 73) ,与对照组相比 (0 % ) ,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 =2 9.38,P <0 .0 5 )。结论 :HPV16型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