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并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从症状发作至再灌注治疗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现况调查。纳入2013年1月-2014年7月解放军306医院连续急诊收住入院且发病小于12h的STEMI患者211例。按照患者发病-治疗顺序分别记录以下时间:发病-呼叫急救车-急救车到达现场-医院急诊-同意手术签字-进入导管室-首次球囊扩张,并与新指南对照,分析原因。结果 150例(71%)患者通过急救车转运至医院,61例(29%)患者为自行转院。入门-球囊(DTB时间)的中位值为105min,与指南对照,DTB时间未达标(应<90min)。此外,在整个救治时间中,发病-呼叫急救车的中位时间(62min)以及急诊-同意手术签字的中位时间(50min)须要缩短。结论患者自身的延迟是院前延迟的主要原因,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过长严重影响患者及时治疗,主要原因是患者对急性心梗及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相似文献   
22.
Krüppel样因子15(KLF15)是包含锌指结构域的Krüppel样因子(KLF)家族中的重要一员。研究显示KLF15通过调控各种信号传导通路以及能量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KLF15可以通过影响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发挥抗心肌重塑的作用,且KLF15是维系室性心律失常与昼夜节律关系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KLF15在心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DNA水平分子鉴定方法研究的文献回顾,作者整理了几种经典的基于DNA水平的中药分子鉴定方法,包括RFLP,DNA microarray,RAPD,CAPS,ISSR,SSR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日趋成熟,该领域出现了诸多分子标记技术,并且已经能够很好的应用到中药基源鉴定中。最近兴起的DNA barcoding和DNA chip技术在DNA分子标记领域亦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和潜力,结合即将出现的新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笔者做了相应的阐述。任何一种药材的鉴定方法都存在局限性,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和应用其优势,从而合理和有效地对现有方法进行补充和改进,随着生物分子领域的迅速发展,有理由相信DNA分子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术前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2-01—2016-12-3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术前血液学、组织病理学和生存信息.依据ALI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ALI组(130例)和低ALI组(179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对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由救护车送入解放军第306医院,发病12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9例。记录如下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D-to-B、发病至球囊扩张。分为SO-to-FMC≤60 min组(82例)和SO-to-FMC>60 min组(67例)。结果 149例患者SO-to-FMC中位时间(P25,P75)为60(40,105)min;SO-to-FMC≤60 min组D-to-B时间达标率显著高于SO-to-FMC>60 min组(35.3%对19.4%,P=0.000),D-to-B时间明显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95 min对114 min,P<0.05),总缺血时间显著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179 min对273 min,P<0.05);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时间(中位时间26 min对25 min,P=0.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to-FMC时间越短即越早寻求医疗干预,D-to-B及总缺血时间也随之越短,因此SO-to-FMC时间可作为STEMI患者急救的新时间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生理特点,明确传导阻滞位置,指导起搏器植入治疗.方法 34例因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房室结阻滞组(16例)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组(1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体表心...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血浆IL22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和5年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在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98例为研究组,其中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8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0例;选取同期在心内科就诊且冠脉造影阴性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Luminex 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浆IL22、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及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22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关联。采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MI患者SYNTAX积分与血浆IL22等变量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IL22等指标对中高SYNTAX积分的预测能力。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5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风险因素的比值比(OR)。 结果 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基线资料无组间差异;研究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及B型钠尿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左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STEMI患者IL22、IL1β、IL6及TNF-α血浆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074.50(400.31,2572)、14.37(9.80,40.09)、52.36(31.08,128.13)、29.75(16.66,64.71)pg/ml,NSTEMI患者分别为1787.00(959.38,2879.25)、14.58(12.44,30.61)、63.99(36.42,121.45)、39.71(23.26,63.36)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61(46.89,127.53)、10.64(5.08,18.77)、14.13(8.18,23.95)、11.68(6.51,17.89)pg/ml,P<0.05。AMI患者血浆IL22水平与IL1β(r=0.793,P=0.001)、IL6(r=0.880,P<0.001)、TNF-α(r=0.840,P<0.001)水平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YNTAX积分与IL22、IL6、年龄和肌钙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以SYNTAX积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L22、年龄、LVEF进入回归模型(IL22:B=0.269,P=0.023;年龄:B=0.236,P=0.016;LVEF:B=-0.235,P=0.023)。ROC曲线分析显示,IL22对中高SYNTAX积分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0.760±0.053,95%CI 0.656~0.863,P=0.001)高于年龄和肌钙蛋白。SYNTAX积分及血浆IL22水平与AMI患者 5年MACCE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血浆IL22水平与急性心梗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相关,并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患者预后的关联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及2013年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共识]的差别,并比较其可行性,选择更符合临床实际的PCI相关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解放军306医院心血管内科择期行PCI的住院患者5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JACC及2013年SCAI共识的PCI相关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分组,观察并比较术后48 h内外周静脉血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结果根据JACC标准和SCAI标准,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1%(36/510)和3.3%(17/510)。SCAI标准诊断患者,除c Tn I外,CK、CK-MB也明显高于JACC标准诊断患者(P<0.05)。符合SCAI标准但不满足JACC标准的PCI相关心肌梗死者8例,其c Tn I、CK及CK-MB明显高于符合JACC标准但肌钙蛋白升高未达到SCAI标准的27例患者(P<0.05)。结论 2013年SCAI专家共识PCI相关心肌梗死定义临床可操作性强,更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