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48例病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共安置支架52个,其中颈总动脉分又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48个,颈内动脉C1段2个,大脑中动脉M1段2个。手术中使用保护伞2例。结果术中在扩张狭窄部位及安置支架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34例,术后出现心率、血压下降1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1例;术中出现右侧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1例,穿刺侧下肢动脉栓塞1例;术后3个月内出现病变血管再狭窄2例。以上并发症经过处理均未遗留明显神经损害症状。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应做好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2.
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技术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列举了介入神经放射学这一新兴学科取得的成绩,提出应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员培训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不同疾病导管及栓塞材料的选择规范以及基础操作的规范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3.
104.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比较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1.9%~9%,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1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就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作一探讨。 临床资料 12例病人(男6例,女6例)。年龄18~62岁,平均46.8岁。临床表现:严重鼻衄5例,患侧视力丧失4例,视力明显障碍4  相似文献   
105.
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12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用球囊对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2例病人均一次栓塞成功,栓塞后症状消失,其中4例病人视力改善,2例失明病人视力分别恢复至0.1及0.3。1例于栓塞后1年出现患侧末梢血管脑梗塞,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积极治疗后恢复。结论:应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近端载瘤动脉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总结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病人的临床和介入治疗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4例TDAVF分别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电解微弹簧圈(GDC)和PVA颗粒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3例术后l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例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颅脑外伤可引起TDAVF,血管内栓塞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7.
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对我院1995至2001年收治的125例外伤性脑动静脉瘘中层得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9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27例,CCF患经股动脉入路以球囊栓塞瘘口93例,经股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4例,经眼上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1例;27例DAVF,单纯压迫颈动脉法治疗3例,栓塞治疗24例,24例中,可脱性球囊栓塞脑膜中动脉2例,经动脉途径用聚醋酸乙烯酯(PV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及冻干硬膜等微粒栓塞21例次,弹簧圈栓塞4例次;经静脉途径弹簧圈栓塞6例次。结果 CCF患95例1次栓塞成功,3例于第一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治愈率100%;DAVF患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栓塞治疗首先选择动脉入路,如果动脉入路治疗失败,则可通过股静脉或眼静脉入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经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s)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胶质源性生长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这9种细胞因子的表达. 方法 80只健康成年Wistar 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BMSCs移植组、EPCs移植组及联合移植组,每组20只.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24h后,分别取浓度为3x106个/mL的BMSCs、EPCs悬液及两者混合液1mL经鼠尾静脉移植入BMSCs移植组、EPCs移植组及联合移植组;模型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移植后7d,实时荧光PCR、Western bol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内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 联合移植组中bFGF、VEGF、BDNF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移植组中NGF、GDNF、TGF-β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移植组次之.EPCs组中PDGF-BB、IGF-1、SDF-1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移植组次之. 结论 BMSCs及EPCs联合静脉移植可上调脑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为提高细胞移植效率提供了新的尝试途径.  相似文献   
109.
龙霄翱  张炘  罗斌  段传志  李铁林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400-1403
目的:探讨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优势及疗效。方法:对6例csDAVF患者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并评价疗效。结果:6例采用"股静脉-岩下窦"入路成功栓塞csDAVF,4例csDAVF瘘口完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消失;2例csDAVF次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改善,随访1-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全部病例随访1-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经"股静脉-岩下窦"途径,较易到达病变部位;海绵窦为闭塞csDAVF瘘口的理想部位,Onyx能在海绵窦中形成良好弥散,结合弹簧圈的应用有利于瘘口的闭塞。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长条状颅内动脉瘤的介人治疗方案、机理及其疗效.方法 对38例Hunt-Hess分级Ⅰ-Ⅳ级、长条状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分段"交错成篮"技术填塞:瘤体被人为分成2段,首个弹簧圈的大小与动脉瘤的横径相仿,于远段成篮,篮内致密栓塞后,其最后一弹簧圈的残余部分置于篮外,与后继弹簧圈交织成下一个篮,第2个篮网拦瘤颈,防止后继弹簧圈的逸脱,篮内致密填塞,直至封闭瘤颈.结果 100%闭塞35例(92.1%),95%闭塞3例(7.9%),无弹簧圈逸出等术中并发症;出院GOS5分25例(65.8%),4分7例(18.4%),3分6例(15.8%);术后3-25月随访,影像学随访28例,复发2例(7.14%).结论 "交错成篮"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增加长条状颅内动脉瘤中弹簧圈的稳定性,有利于封闭瘤颈、达到致密填塞,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