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梭形脑动脉瘤17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梭形脑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1~4]。现结合文献,对我院1994年6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7例梭形脑动脉瘤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545岁。病史4周至5年,平均1年半。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例,癫痫1例,眼球内收受限1例,共济失调1例。其中1例可能与外伤有关,3例合并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12 影像学资料:本组10例曾行头颅CT检查,提示病灶呈不规则或条索状混杂密度影,无明显占位效应,可明显强化。其中4例见血管壁钙化,呈圆环状或条索状改变。8例行MR检查,T…  相似文献   
12.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CFs)为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相沟通 ,多由头部外伤颅底骨折引起 ,发生率在头部外伤中占 1%~2 5 % [1 ] 。随着交通及工农业发展 ,外伤病人增多 ,检出技术及设备改善 ,CCFs发生有上升趋势。1 CCFs的治疗目的[2 ,3 ]CCFs经历了一个从无法诊治到有效治疗的漫长过程。自从 1972年Serbinenko应用可脱性球囊技术以来 ,在导管的制作、插管技术、脱离球囊的方法及填充球囊的物质均有较大的发展 ,除动脉途径外 ,还可经静脉途径 ,不需开刀 ,在X线监视下 ,可以准确地将球囊放在瘘口处 ,病人痛苦小 ,是目…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16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脑动静脉畸形(AVM)138例,其中青少年脑AVM16例,占同期收治脑AVM的116%,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点作如下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男9例,女7例,年龄7~17岁,平均年龄132岁。2临床表现:颅内出血1...  相似文献   
14.
出血型MoyaMoya病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共收治经DSA确诊的MoyaMoya病17例,其中出血型1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因“自发性颅内出血”入院,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8~49岁,平均33.4岁,2次以上出血3例,均为女性。  相似文献   
15.
经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对2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2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0例.9例患者术后第2日出现眼球水肿一过性加重,经脱水等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3个月~2年,临床症状消失14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结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对部分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最早由Baron在1835年报道,一般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1].分为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SCCF).SCCF实际上乃是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病因较多.本文主要就SCCF的最新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预后.方法 本组63例均证实为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栓塞结束后临床随访结果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间、急性脑积水程度、迟发性脑积水程度、术后颅内压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中,栓塞治疗中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瘤腔,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无动脉栓塞或血栓发生.临床随访恢复良好39例,轻、中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或死亡2例,均无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影像学随访42例,1例动脉瘤栓塞术后瘤颈复发,41例动脉瘤均保持手术栓塞结束当时的状态.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因素依次是: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②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③术后颅内压力.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5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2例.11例患者术后眼球水肿一过性加重.随访3月~4年,临床症状消失17例,症状明显缓解10例. 结论 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对部分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78例重症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并发症产生原因及防制措施。方法:重症损伤78例,发病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于发病后1~3个月按GOS评定预后。结果:亚低温组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亚低温期除血小板数降低外,对机体循环,呼吸功能及电解质影响不大。结论:严密监测,细致护理和缓慢复温将有效防制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20.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系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血管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因外伤引起者占75%~85%。临床上所见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多为患侧颈内动脉通过瘘口充盈同侧海绵窦或同时通过海绵间窦充盈两侧海绵窦。而患侧颈内动脉通过海绵间窦只充盈对侧海绵窦,不充盈同侧海绵窦,则较为少见。国内尚未见专文报道此种颈内动脉海绵窦间窦瘘(carotid intercavernous fistu-la)。我们最近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