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苏北地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现状及分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现状及其分布规律。为恶性肿瘤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对1996年-1998年徐州市的铜山、新沂、邳洲和连云港的赣榆恶性肿瘤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北地区是江苏省恶性肿瘤相对低发地区;从死因顺位和PYLL分析来看,肝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是该地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男性危害大于女性。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肺癌呈上升趋势。[结论]尽管恶性肿瘤死亡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严重危害当地人群的健康,特别是青壮年的健康,应加强该地区肝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2.
1999年赣榆县开展了1996~1998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性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5年肾及泌尿系统不明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肾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分析城乡、不同性别、年龄别的肾癌发病/死亡率和(0~74)岁累积率,结合2015年江苏省户籍人口资料,估计全省肾癌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估算江苏省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9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审核通过的41个肿瘤登记处的2016年资料,分别计算各癌种分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6年全省相应分组的户籍人口数据,推算全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计算对应的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顺位等指标。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 估计2016年全省新发恶性肿瘤病例25.41万例,发病率为327.48/10万,中标率为182.61/10万,世标率为178.85/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0.98%。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江苏省常见恶性肿瘤。全省估计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6.87万例,死亡率为217.44/10万,中标率为109.30/10万,世标率为107.94/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15%。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江苏省主要的恶性肿瘤死因。江苏省超过81%的恶性肿瘤发病和91%以上的恶性肿瘤死亡均发生在50岁及以上人群,特别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结论 江苏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不断升高,呈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共存的复杂局面。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癌种,在高危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中睡眠时间和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7 452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不同睡眠时间人群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风险比(HR)值及其95% CI,并按照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研究人群累计随访67 912人年,平均随访4年,随访期间糖尿病患者死亡1 057人。以睡眠时间7 h/d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 6、8、9和≥ 10 h/d发生死亡的HR值(95% CI)分别为1.14(0.94~1.37)、1.10(0.91~1.32)、1.33(1.05~1.70)和1.52(1.24~1.87)。分层分析显示结果和全人群结果相似,睡眠时间过长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有统计学关联,但未见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时间过长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常熟市34个乡镇中随机抽出12个乡镇,选取在抽中乡镇登记并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GI数值,采用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为低HGI组、中HGI组和高HGI组,探索HGI水平与T2DM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联。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10 246例T2DM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年龄≥60岁者占66.41%,男性4 157例,女性6 08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GI与T2DM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关联性(均P<0.01),而未发现HGI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之间存在关联性(均P>0.05)。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HGI组相比,高HGI组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OR=1.240,95% CI:1.091~1.409)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1.240,95% CI:1.070~1.437)。结论 高HGI水平的T2DM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了解2006-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EU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诊EU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21年江苏省哨点监测医院中EUFI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始终居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首位,EUFI病例在老年人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占比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4。EUFI病例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32.7%),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3.6%);2006-2014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62.1%)、家务/学习(23.1%)和工作(5.2%);2015-2021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41.7%)、家务/学习(22.6%)和步行(20.5%);伤害的性质主要为骨折(39.9%);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32.5%);损伤程度以轻度损伤(60.3%)为主,主要结局为处理后离院(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外省/外籍、冬季、公共居住场所、家务/学习和休闲活动是江苏省EUFI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家政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跌倒/坠落伤害是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高龄女性是非故意伤害的高危人群,EUFI干预应根据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地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19 973名T2DM患者作为观察队列,根据2013年基线血清TC、TG水平的五分位数分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T2DM患者血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2DM患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研究人群中累计随访132 179.74人年,平均随访6.6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05例,死亡密度为6.85/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以Q1组为参照,TC的Q5组(TC≥6.07 mmol/L)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8%(95%CI:1.05~1.5...  相似文献   
59.
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项目点53 260名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 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和经常打鼾的比例分别为7.2%、10.0%和29.5%,22.6%的调查对象报告睡眠时间≤6 h。经多因素模型调整后,入睡困难(男性:OR=1.63,95%CI:1.30~2.05;女性:OR=1.48,95%CI:1.27~1.73)、容易早醒(男性:OR=1.37,95%CI:1.12~1.68;女性:OR=1.31,95%CI:1.14~1.51)和经常打鼾(男性:OR=1.16,95%CI:1.00~1.34;女性:OR=1.39,95%CI:1.23~1.57)均与糖尿病罹患风险存在关联。女性服用助眠药物与糖尿病的患病相关(OR=1.42,95%CI:1.06~1.92)。与睡眠时间8 h相比,睡眠时间不足(≤6 h)与男女性糖尿病患病均存在统计学关联,OR值分别为1.37(95%CI:1.17~1.60)和1.24(95%CI:1.08~1.41),睡眠时间过长(≥9 h)与糖尿病未见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容易早醒、药物助眠、经常打鼾和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睡眠时间过长与糖尿病患病未见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为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经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收集常州市金坛区2003-2014年的甲状腺癌新发病例。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对195例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开展入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并使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第4版(UW-QOL v4)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秩和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全部甲状腺癌患者和完成生命质量评分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4 cm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M:1 090分,P_(25)~P_(75):1 045~1 145分)明显高于肿瘤>4 cm组的患者(M:1 065分,P_(25)~P_(75):990~1 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为1.174(95%CI:1.098~1.255);性别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HR=8.140,95%CI:1.940~34.15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HR=4.334,95%CI:1.001~18.767);肿瘤侵犯程度中仅侵出腺叶型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HR=12.382,95%CI:1.750~87.617)。结论对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