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医学界对超过一个月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疾病,发病率达30%。解除疼痛应及时去看专科医生。  相似文献   
22.
术后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和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开胸术后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病人 (ASAI~II)随机分为两组 :罗哌组 (n =2 0 )给予 0 .2 %罗哌卡因 (复合 2 μg/ml芬太尼 )胸椎硬膜外连续输注 ,4ml/h ;吗啡组 (n =2 0 )给予静脉吗啡自控镇痛。采用 10cm视觉模拟评分尺评估术后 1日、2日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 ,测量术前和术后 1日、2日肺功能 (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出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血气 ,记录副作用、肺部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结果 :(1)术后 1日、2日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罗哌组显著低于吗啡组 (P <0 .0 1) ;(2 )术后 1日、2日罗哌组肺功能显著优于吗啡组 (P <0 .0 5 ) ,罗哌组氧分压显著高于吗啡组 (P <0 .0 1) ;(3)吗啡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显著高于罗哌组 (P <0 .0 5 ) ,其它副作用无显著差异 ;(4)均无肺部合并症发生 ,术后住院日无显著差异。结论 :0 .2 %罗哌卡因 (复合 2 μg/ml芬太尼 )可安全有效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 ,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胸段和腰段硬膜外给药的镇痛作用。方法:6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配到胸段(TEA)或腰段(LEA)硬膜外镇痛组,每组30例。麻醉前行T5~6间隙(TEA组)或L1~2间隙(LEA组)硬膜外置管。术毕首先经硬膜外导管推注(8ml),随后持续输注(5ml/h)20μg/ml吗啡溶液。观察TEA和LEA的镇痛效果、额外镇痛药用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①LEA组术后咳嗽时疼痛评分与TE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病例术后无需额外使用镇痛药。③术后24h和48h FEV1和FV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和恶心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LEA可以作为吗啡TEA的一种替代方法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4.
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的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过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或开颅手术。局麻监护下,经口内解剖,分离出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微量注射器直视下注入阿霉素3mg。结果:39例患者术后1周内三叉神经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其中72.5%(29/40)在术后24h内疼痛减轻,25%(10/40)在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无效2.5%(1/40)。术后2年内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5%(3/40),复发患者症状均较前减轻,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前减少。结论: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及其对腰椎间盘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2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20脚,ml、35pg/ml、50pg/lnl的臭氧进行CT引导下腰椎间盘内注射,观察3组病例腰痛减轻、肢体功能恢复状况及腰椎间盘内出现真空征的大小。结果3组不同浓度臭氧注射后。使用MacNab分级法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VAS评价,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3个月CT扫描腰椎间盘内真空征有变化,50μg/ml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低浓度组(P〈0.05),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P〈0.05),臭氧对人体腰椎阎盘的损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超过60岁的患者即使注射安全浓度的臭氧也会对腰椎间盘有损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浓度为20—35μg/ml,对治疗腰椎问盘突出效果好,对腰椎间盘损伤小。60岁以上患者使用臭氧应谨慎。  相似文献   
26.
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MES)法,戊四氮最小阈发作(MET)法,协同巴比妥作用法以及小鼠耐缺氧法,观察癫痫宁对动物惊厥,催眠及耐缺氧的影响,同时还观察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实验表明、癫痫宁4.5g*kg~(-1)能对抗小鼠的MES和MET,能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以及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且毒性甚小。  相似文献   
27.
对人体的任何伤害性刺激,均可引起痛觉。这是由于在伤害性刺激下,组织释放钾离子、氢离子、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的缘故。游离的神经末梢是体内的化学感受器。当其接触到致痛物质时,就产生痛觉的信号,神经纤维将这一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就产生了痛觉。疼痛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快痛(锐痛),是尖  相似文献   
28.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上肢深部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疼痛诊疗中,随机选择60例无手部畸形、发热及末梢神经血管疾患的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适应征患者,应用深部温度度仪,对不同部位(C_6、C_7)SGB影响的上肢深部温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若期待SGB对上肢产生效果,C_6SGB或C_7SGB均可选择。但比较两组阻滞后深部温变化率(C_6SGB组0.8523±0.3683%、C_7SGB组1.4531±0.66%),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C_7SGB对上肢交感神经活动度的抑制较C_6SGB更完全些。C_7SGB对上肢效果是否优于C_6SGB,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我们以经皮热电神经刺激仪治疗肩周炎患者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除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外,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本类药物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各异,但都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产生镇痛作用(前列腺素不仅具有较强的致痛作用,而且还能大大增强机体对其他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本类药物使用后不产生欣快感,也没有成瘾性。近来研究发现,前列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