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举办的全国首届疼痛科主任峰会,于2006年5月13~15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举行.参会人员有: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高光明处长、中华医学会学术部戴毓平副编审、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韩济生院士、以及来自全国30个省市所在医院的疼痛科主任或业务骨干等,共计149位代表.会议由疼痛学分会秘书长、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康妹娟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条口穴基础主治。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57例肩周炎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24例,口服消炎止痛药联合针刺条口穴;对照组133例,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纽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1.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取效迅速,安全舒适,其疗效优于单纯服用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13.
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脊髓刺激法(spinal cordstimulation,SCS)治疗慢性疼痛,最初由C.Norman Shealy等于1967年提出,并首次将刺激电极植入脊髓背柱进行疼痛治疗,获得成功。当初该技术仅应用在某些不适宜手术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从上世纪70年代起,SCS技术迅速发展,而硬膜外永久性埋植脊髓刺激系统的出现,使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在疼痛临床中受到广泛重视。近30多年来,人们对SCS技术的病理生理、适应证、预期疗放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使SCS成为当今临床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项重要镇痛技术。在全球范围,目前每年有5万以上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病例,总有效率约80%。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2002年IASP国际疼痛大会上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16.
神经妥乐平治疗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射神经妥乐平对腰、下肢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患者 19人 ,男性 11例 ,女性 8例 ,其中 12例有脊柱手术史 ,7例有脊柱外伤史。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 ,性质为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 ,大部分患者还伴有麻木、痛觉减退或过敏、冷感、睡眠障碍及焦虑等综合症状。 1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 (10例 )与对照组 (9例 )。对照组 :采用传统疗法 ,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入消炎镇痛药 :2 %利多卡因 3ml、维生素B11ml(10mg)、弥可保 1ml(0 .5mg)、生理盐水 1ml,每日一次 ,14天为一疗程 ,在第 1、7、13天的消炎镇痛药中加入地塞米松 2 .5mg ,同时每日静脉输注前列地尔 10 μg ;治疗组 :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入神经妥乐平 7.2iu/次 ,每日一次 ,14次为一疗程 ,同时静脉输注前列地尔 10 μg ,每日一次。治疗前后通过VAS法评价镇痛效果并按主观感觉评价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两组对麻木、痛觉减退、痛觉过敏、冷感、睡眠障碍、焦虑等综合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但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经硬膜外侧间隙穿刺将消炎镇痛药及神经妥乐平直接注射到受损神经的部位 ,对治疗复杂性局部痛综  相似文献   
17.
经皮电神经刺激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电神经刺激仪(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尤其在欧美,TENS常做为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的第一步治疗措施。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不少,但真正令人满意的手段不多。我们使用TENS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36%癌痛患者混合有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1-2],发生原因主要与肿瘤直接侵犯压迫神经有关,也有一部分与肿瘤治疗相关.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NP定义为中枢或外周神经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3],临床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电击样痛,并伴有感觉超敏(allodynia)、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或感觉异常(paresthesia).发生部位多沿神经丛干分布,如腰骶丛、臂丛、颈丛、肋间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区域[2].与伤害感受性疼痛相比,该类疼痛在发生机制上更加复杂,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敏化引发的疼痛信号放大[4],是顽固性癌痛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抗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并对阻滞前、后的健侧和患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记录Ⅰ、Ⅲ、Ⅴ波潜伏期,并计算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健侧和患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I、Ⅲ波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无统计学差异,Ⅴ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和Ⅰ~V波间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阻滞后双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无统计学差异;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患侧的Ⅰ、Ⅲ波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无统计学差异,Ⅴ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和I~V波间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发生明显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疑难性脊柱源性腹痛神经阻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疗法对脊柱源性腹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疼痛门诊15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维生素B_(12)0.5mg、得宝松7mg,进行相应脊神经节段后支阻滞,3次为1个疗程,通过VAS法(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1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结论 脊神经后支阻滞可明显缓解脊神经病变所造成的腹部疼痛,且能达到长期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