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He—Ne激光在干槽症治疗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冰 《口腔医学纵横》1998,14(4):245-245
  相似文献   
102.
MHC I类链相关基因A(MIC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免疫基因,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活化NK细胞、CD8+ T细胞和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103.
面对21世纪创伤急救医学的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已创建的上海市东北区域创伤急救网络,总结其运行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城市创伤急救网络模式,提高突发事件急救的组织能力和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和中性粒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大鼠创伤性休克早期的动态及盐酸纳络酮的治疗作用。方法;采取软组织损伤加颈动脉放血作用大鼠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分别于创伤前,休克后45,90,210,3305 450分钟取血,测定在鼠的PMN-CD18和PMN-GR含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MICA基因外显子2~4多态性与习惯性流产(RSA)的关联。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分别对56例RSA患者和78例正常对照组的MICA基因外显子2~4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RSA组中共检出8种等位基因,各等位基因及频率分别为:MICA*001(4.5%),MICA*00201/020(17.9%),MICA*004(8.0%),MICA*00801/02(30.4%),MICA*00901/02(9.8%),MICA*010(22.3%),MICA*01201/02(5.3%),MICA*018(1.8%)。其中MICA*00801/02为最常见等位基因,基因频率最高,占30.4%,MICA*018最低,频率为1.8%,在对照组中共检出9种等位基因,经统计分析,RS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MICA基因外显子2~4各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ICA基因外显子2~4多态性与RSA之间无相关性,但该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与RSA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血清脑钠肽( brain natriupeptide,BNP)的相关性;评价正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脓毒症小鼠心肌凋亡的影响及心功能不全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模型.12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CLP组及SB组,每组40只.用ELISA法检测各组0、12、24、48、72 h血清HMGBl与BNP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0、12、24、48、72 h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对HMGB1与心肌细胞凋亡率、HMGB1与BNP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研究正丁酸钠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BNP以及120 h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血清HMGB1浓度在CLP术后12h开始升高,并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血清BNP浓度在12、24、48、72h各时间点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正丁酸钠能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血清BNP浓度,并显著改善脓毒症小鼠生存率(P<0.05).结论 HMGB1可能参与脓毒症小鼠心肌凋亡的过程,并导致心功能不全;应用正丁酸钠干预能减轻心肌凋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探讨减轻心肺复苏(CPR)后脑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根据Pittsburg方法改良的开胸致颤模型,将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不致颤,常规复苏组、巴曲酶组致颤6分钟后复苏.巴曲酶组于复苏开始时给予巴曲酶静脉推注(0.3Bu/kg),复苏后4小时、12小时分别取血测血清NO浓度.第二次取血后终止实验。取脑皮质行电镜、光镜观察。结果CPR4小时常规复苏组、巴曲酶组血清NO浓度显著增高,巴曲酶组较常规复苏组明显降低(P〈0.05);12小时常规复苏组进一步升高(P〈0.05),但巴曲酶组与4小时相比相差不显著。皮质组织学检查发现常规复苏组神经细胞水肿疏松,部分神经元固缩;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水肿;胞核浓缩、深染,严重者出现细胞凋亡;毛细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而巴曲酶组细胞肿胀、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肿胀较前者减轻.固缩神经元明显减少;未见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结论巴曲酶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降低NO浓度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8.
高健  郭文潮  梅冰  马丽爽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13-3615
目的:了解脑部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探讨微阵列基因组杂交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胎儿及其父母采用微阵列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技术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检测分析(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结果:经过array-CGH分析,在胎儿染色体7q36.3端粒位置发现存在1.4Mb的片段缺失,位于chr7:155257241-156684811,经与数据库对照分析证实为致病性缺失片段,而其父母未发现同样的基因片段异常,明确了胎儿异常的遗传学原因.结论:array-CGH是一种高通量、高分辨率及高准确性的遗传学分析技术,能够发现染色体片段上的亚微结构异常,是临床遗传学不可或缺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亚型含量变化与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慢性肝炎组(31例)、肝硬化组(25例)、重型肝炎组(29例)PBMC内GR-α与GR-β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GR-αmRNA相对含量为(22.9±2.8)×10-2、GR-βmRNA相对含量为(2.8±0.8)×10-4;重症肝炎患者GR-αmR-NA相对含量为(36.6±3.9)×10-2、GR-βmRNA相对含量为(2.6±0.5)×10-4;肝硬化炎患者GR-αmRNA相对含量为(7.2±1.5)×10-2、GR-βmRNA相对含量为(3.6±1.3)×10-4;健康对照组GR-αmRNA相对含量为(5.6±0.5)×10-2、GR-βmRNA相对含量为(3.0±0.9)×10-4。慢性肝炎组和重症肝炎组患者GR-α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19.71,P〈0.001;t=23.73,P〈0.001),各组患者GR-β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GR-αmRNA含量变化与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0.
高职院校大学生用药常识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36-137,139
目的: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用药知识的现状,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探讨高职院校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识调查表,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12份,收回有效问卷597份,回收率为97.55%。结果:对常见用药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6.93%,不良用药行为率为42.96%,学生用药常识来源于健康教育,仅占22.61%,学生获得的知识较片面。结论:应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加强药品知识教育,改变某些不良用药行为,确保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