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6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22.
文题释义: 重建钢板:是指接骨板的形状不符局部骨骼的具体形态,需要时应该根据骨骼的具体形状进行塑形、重新建立符合骨骼解剖形态的接骨板。 弹性髓内针:又称钛合金弹性针,是基于长骨干骨折治疗中使用的髓内针经过演化、改进而来,为钛合金带有特殊弯头的金属圆条,具有一定弹性。 背景: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是现今治疗锁骨骨折常用的2种器材,但两者的优缺点对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7年3月的关于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报道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数据库检索并按纳入标准排除后检索出价值文献21篇,其中文献中859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831例患者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②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手术时间[MD=-18.62,95%CI (-20.75,-16.49)]、失血量[MD=-56.23,95%CI(-68.02,-62.44)]、切口长度[MD=-5.53,95%CI(-6.56, -4.49)]、住院时间[MD=-1.01,95%CI (-1.13,-0.89)]、骨折愈合时间[MD=-1.39,95%CI(-1.98,-0.80)]方面弹性髓内钉组均优于钢板组;③弹性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上肢功能评分优于钢板组(P < 0.05),但是术后12个月随访2组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主要并发症方面[OR=0.61,95%CI(0.39,0.93)],弹性髓内钉组较钢板组明显减少;2组内固定再取出发生率接近;⑤Meta分析结果提示,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在手术相关指标、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方面均优于钢板内固定,以上结果可为临床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提供有力证据。 ORCID: 0000-0002-9448-9454(梁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制备负载牛血清白蛋白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可吸收性膜,探讨其缓释蛋白的性能。方法:利用CS/β-GP体系的温敏相转变特性,同时向其中添加蛋白制成新型生物膜。进行膜厚度及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利用BCA蛋白浓度试剂盒(加强型)检测不同时点的蛋白浓度,绘制膜的蛋白缓释曲线。结果: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负载蛋白后复合膜的理化性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的复合膜可缓慢释放蛋白12天以上,并且随着β-GP浓度的升高,蛋白缓释总量增大。结论:新型壳聚糖温敏凝胶膜可以作为蛋白缓释的载体,是在引导骨再生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膜材料。  相似文献   
24.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由紊乱的静脉增值扩张形成;它是先天性病变,多数患者一出生就可被发现,但在无明显症状前,部分静脉畸形可被忽视数年甚至数十年;静脉畸形的病史以及诊断往往并不复杂,但其本身大小、生长位置、组织受累情况不一,导致治疗方法和疗效不一,遂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现阶段静脉畸形的常见治疗方式,同时也讨论静脉畸形未来治疗的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25.
细胞外基质因为其组织结构、成分及生物力学环境最适合种子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材料可降解,因而成为国内外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异体ECM临床应用较多,而异种ECM由于潜在的免疫风险及伦理因素等原因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就异种ECM的制备、组织结构、免疫特点及其在医学各领域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脱落导致肺栓塞可能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可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量表较多,但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尚未明确。目的:比较5种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和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依次选用Capprini、RAPT、Autar、Pauda及Wells量表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5种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5种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1)深静脉血栓形成组患者的Wells评分、Autar评分及RAPT评分明显高于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组(P <0.05);(2)Wells、Capprini、RAPT、Autar、Pauda评分量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0.751,0.767,0.544及0.575;...  相似文献   
27.
茹能  梁杰 《实用骨科杂志》2021,(4):324-329,384
目的 研究利用带血管骨膜原位重建关节周围骨缺损部位腱-骨止点及在金属内植物表面重建腱-骨止点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实验兔双侧桡骨肱二头肌腱-骨止点缺损模型,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将肌腱断端置于缺损处中央,取带尺动脉的尺骨后外侧骨膜瓣,包裹缺损部及肌腱断端并缝合固定.A1组:将肌腱止点断端缝合于骨缺损处骨组织断端,不用游...  相似文献   
28.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时,见其右足背动脉起源走行及分支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供临床工作者参考,现报道如下:腘动脉进入比目鱼肌腱弓后,在腘肌的下缘分出一细小的胫前动脉,起始处外径4.83 mm,胫前动脉于骨间膜上缘穿出并沿骨间膜与腓深神经伴行向下走行。腓动脉于外踝尖上约26 cm处起于胫腓干外侧缘,起点处外径4.92 mm,该处胫腓干外径6.52 mm。胫后动脉起始处外径为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2004-12在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成纤维细胞取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学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经处理后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至第3~8代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处理对数生长期成纤维细胞犤(0为对照组),24,48,72h犦,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状况以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观察加入不同浓度(0,20,40,60,80mg/L)芦荟大黄素后24、48、72h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作用24h后对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①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正常存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旺盛分布密集,平行极性排列连接成片,细胞清晰。细胞呈梭形,胞体饱满,有两三个扁平而长的突起相联系。胞核较大、呈卵圆形,染色质结构疏松。用药组随药物浓度加大、作用时间延长,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间隔增宽。细胞突起明显缩短,甚或消失。细胞变圆,胞体缩小。细胞质减少,有的呈空泡状,染色质浓缩边聚,胞核模糊或断裂成块状。②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量效及时效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显示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呈现浓度依赖性增高(F=6602.102,38214.554,46427.565,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同一浓度情况下抑制率明显增高。③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调节的剂量依附性趋势:随着用药浓度增大DNA合成前期细胞百分数增多,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的细胞含量逐渐减少(F=6813.961,1064.506,1654.187,P<0.01),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51.56±1.21,34.50±1.43,25.30±2.11,14.71±0.82,F=6963.487,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以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还可剂量依赖性降低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并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转化生长因子ot(TGF-o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以Taq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产物,对107例非综合征性唇裂或唇腭裂(NSCL/P)患者、136例正常人的TGF-α/TaqI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NSCL/P患者的C2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双侧CL/P患者的TGF-α/TaqI基因型与单侧CL/P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NSCL/P患者中,其母有感染服药史者与其母无感染服药史者比较,TGF-α/TaqI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TGF-α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有关;广东汉族人唇腭裂的严重程度可能与TGF-α/TaqI少见变异体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