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脂肪酸分析方法在种水平上对嗜肺军团菌的判断能力;将脂肪酸分型方法与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进行比较,了解不同血清型嗜肺军团菌株脂肪酸成分的异同。方法选取近3年从广东地区空调冷却塔水中分离到的112株嗜肺军团菌分离株,提取脂肪酸,利用MIDI公司Sherlock系统进行菌体脂肪酸成分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脂肪酸分析法判定嗜肺军团菌的符合率为84.8%,所有菌株共有的脂肪酸成分有9种,主要脂肪酸成分有4种,分别为16∶0 iso、15∶0 anteiso、16∶1 w7c和14∶0 iso脂肪酸。血清1型菌株与血清6、7型菌株相比,有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依据菌体脂肪酸分析方法对嗜肺军团菌进行快速鉴定;嗜肺军团菌菌株的脂肪酸成分稳定,但各血清型间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MIDI数据库中军团菌脂肪酸数据仍有待完善。本研究同时提供了广东地区空调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株脂肪酸组成及分型数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广州市2010—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10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 trh)的PCR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10—2013年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51株,47.2%)、O1:KUT(32株,29.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90.7%)和头孢吡肟(28.8%)耐药率较高,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则100.0%敏感。多重耐药分析显示,2010—2013年分别有53.6%(15/28)、20.6%(7/34)、18.8%(3/16)、33.3%(10/30)的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物。毒力基因 PCR检测显示,95.4%(103/108)的分离株为tdh+trh-,4.6%(5/108)的分离株为tdh-trh+。 PFGE显示,108株副溶血性弧菌经Not Ⅰ酶切后的PFGE图谱可分为3个聚类,55个PFGE型别,相似值为60.2%~100%。优势血清型O3:K6和O1:KUT主要集中于聚类Ⅱ,O4:K8血清型主要集中于聚类Ⅲ。结论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和O1:KUT型,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仍然比较敏感,但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PFGE结果提示广州市食源性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3.
广东省2014年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生素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60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及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结果 60株分离株可分为13个血清型,主要型别为O3:K6、O4:K8、O1:K36和O4:KUT;对氨苄西林、磺胺复合物和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43.3%和28.3%,有56.7%(34/60)的菌株对2类及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2株菌对3类抗生素同时耐受。毒力基因PCR检测发现,有63.3%(38/60)的分离株为tdh+trh-菌株,仅1株为tdh+trh+菌株。分子分型显示,经NotⅠ酶消化后,60株副溶血弧菌可产生48个PFGE谱型,可分为3个聚类(Cluster A、B和C)。其中Cluster B的菌株主要分离自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心散发病例,血清型以O3:K6为主,PFGE谱型的相似度在62.6%~100.0%;Cluster C主要是由4株O4:K8型菌株组成,谱型相似度为56.7%~62.5%。60株菌MLST分型可分为26个ST型,其中33株菌为ST-3型,主要是O3:K6和O1:K36菌株;4株O4:K8菌株聚集成另一个不同于ST-3型的相对优势的菌群。结论 2014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菌型多样性可能是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O4:K8型菌株的分子特征与其他优势血清型别明显不同,应高度警惕该型菌株引起暴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广东省鼠伤寒沙门菌监测现况及菌株分子分型特点,并初步建立数据库,为食源性疾病暴发追踪污染源及传播途径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参考国际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案及 7 个位点的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分析广东省2009-2011年10个市275株鼠伤寒沙门菌分型特点,利用BioNumerics软件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2009-2011年广东省沙门菌年均检出率为4.03%;鼠伤寒沙门菌年均检出率和构成比分别为1.38%和34.29%,均呈双峰形分布趋势,流行高峰为5和9月。275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和PFGE分析,获得124种带型,其分型D值为 0.928 6,而MLVA分型获得143种型别,D值为0.966 5,分辨能力高于单酶切的 PFGE分型。对其中>3株的相同带型进一步采用PFGE-XbaⅠ- BlnⅠ双酶切分型,获得分型共174种,D值为0.989 1,与采用MLVA方法相同,即对同一菌株的分辨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广东省鼠伤寒沙门菌具有遗传多样性。初步建立的菌株分子分型数据库显示采用MLVA 分型方法可完成菌株聚集性分析,以确认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暴发。  相似文献   
65.
6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近年来在广东省发病维持在低水平,但流行菌群有不断变迁趋势,B、C群菌株已成为主要致病菌群之一.本研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2003-2011年广东省保存的35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株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探讨菌株间遗传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用PCR技术鉴定分析广东省2003-2011年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健康带菌者分离的C群流脑菌株.方法 对菌株进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再用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36株脑膜炎奈瑟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为C群,PCR鉴定crgA基因(230 bp)、siaD(C)基因( 250 bp)均为阳性.结论 基于siaD(C)基因的PCR技术可应用于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鉴定分群.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制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芯片.方法 选择gyrB、ISR、16S rRNA、23S rRNA、hlyA、iap和prfA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靶基因,研制一种Oligo探针基因芯片,对18个不同种属来源的已知参考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并且采用对比试验、重复性试验、灵敏度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对该芯片进行验证评估.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IDT合成的70 mer Oligo芯片探针在芯片打印与芯片检测两个方面较优.比较10、40和80 μmol/L 3个Oligo探针点样浓度,结果 显示10 μmol/L的探针点样浓度已能获得很好的芯片检测结果.单增李斯特菌检测芯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样品检测绝对量下限为0.9 ng DNA左右.结论 Oligo基因芯片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单增李斯特菌.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XLD琼脂、SS琼脂、HE琼脂3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3个不同批次的待测样品,以生长率、选择性和特异性为测试指标,分别重复测定20次。结果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菌CMCC(B)50115和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在SS琼脂、XLD琼脂、HE琼脂上三批次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大于0.5,且三批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利桑那沙门菌CMCC(B)47001在XLD琼脂上三批次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在0.9以上,三批次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目标菌在受试三批次培养基上均呈现正常的生理生化特性,形成具特征性的菌落。粪肠球菌ATCC29212在3种培养基上生长均受抑制。结论根据ISO/TS11133.2-2003培养基的性能评价标准判断,XLD琼脂、SS琼脂、HE琼脂培养基均符合标准要求,整体性能稳定、一致。  相似文献   
70.
惠州市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氏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市非伤寒沙门菌的流行基线,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掌握我市在腹泻病人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株的血清型别、分布、耐药性变化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08-2009年惠州市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非伤寒沙门氏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分型.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