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老年和5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的冠脉病变特点和病变血管支数与非老年冠心病患无显差别,支架植入比例和成功率无区别;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TCA治疗的病例成功率分别为95.8%和94.0%,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老年组未见增加。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接受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纯化方法培养EPCs。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MP对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结果200mg·L–1 TMP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功能;但是25mg·L-1 TMP显著减少H2O2致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而L-单甲基精氨酸(L-NMMA)抵消TMP的保护作用。结论TMP对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和生长停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eNOS受体拮抗剂L-NMMA能抵消TMP这种保护作用,说明TMP对EPCs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eNOS途径。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人脐带静脉血(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对球囊损伤血管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内皮祖细胞,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DiIacLDL吞噬试验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球囊损伤法制备去内膜兔腹主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使再内皮化。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人脐血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培养6d后,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33(AC133)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65±12)%、(45±10)%、(31±10)%与(20±1)%,CD34VECadherin、VEGFR2VECadherin、CD34AC133及VEGFR2AC133双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2±10)%、(28±15)%、(19±1)%与(15±7)%,DiIacLDL吞噬试验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人脐血EPCs与去内膜兔腹主动脉共培育使之再内皮化,形成新内膜。结论利用脐血可成功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44.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PTCA手术前后临床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 4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行PTCA手术的患,对其手术前后心电图的ST段偏移、QTc、T波、心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术中并 的发生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PTCA术后,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心电图ST段偏移减轻(P〈0.05),QTc缩短(P〈0.05),T波亦有明显改变。(2)患临床症状大多在开通即刻减轻直到消失。(3)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别检测235例CI患者和158例对照人群AC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结果CI组与对照组D:I等位基因频率之比差异显著(P<0.001)。DD基因型C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CI相对危险性增高。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CI发生显著相关,同时有脑卒中和高血压家族史的DD型ACE基因携带者具有卒中易感性。  相似文献   
47.
林捷  颜彦  施鸿毓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767-770
目的:检测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否有助于急性心梗救治效率的提高,及对预后产生有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01—2018-12期间通过胸痛中心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收治并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为CPC组,2015-01—2016-12期间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非CPC组(对照组)。研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C组对患者的救治更加及时,救治效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降低,住院病死率由之前的4.6%减少到3.2%且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年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由15.8%降低到了10.5%,术后血压心率等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梗救治效率,并对病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相似文献   
48.
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 94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病例组 )和 13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 (对照组 ) ,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KCNE1序列。在获得G116A多态性的基础上 ,采用关联研究分析KCNE1基因型与心房颤动表现型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GA、GG和AA基因型的差异无显著性 (GA :4 8对 37,GG :72对 5 4 ,AA :10对 3;χ2 =1.5 6 8,P >0 .0 5 )。结论 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49.
50例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的眼部常并发病变。从1983年3月至1986年12月,我们对50例糖尿病患者的100只眼的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知觉及角膜知觉减退与发病年龄、病程、病情、视力损害、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0例均经本院内科确诊为显性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0岁9例,40~50岁11例,>50岁30例,年龄最小者26岁,  相似文献   
50.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近十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发生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7年6月~1997年6月住院诊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51例的临床特点(如发病年龄、基础疾病、体检发现、超声征象)变迁。结果IE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大于40岁41.2%,基础心脏病以先心病、原发性瓣膜脱垂为多见,心瓣膜置换术后及起搏器按装术后也易并发,风心病者逐年减少。临床特点以低热及中等度发热常见,高热者已趋减少,肝脾肿大不多,杵状指及janeway结节已属罕见,心脏杂音与进行性贫血仍是IE的突出表现。主要脏器栓塞有所下降,但仍为IE致死的重要原因。血培养阳性率低(27.5%),而超声心动图(UCG)赘生物检出率增高(88.2%)。结论认识与重视IE临床特点的变迁,对IE的防治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