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传染病。2014年2月份以来,埃博拉出血热在西非国家大肆蔓延,并造成上千人死亡,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通过专家会商法对浙江省埃博拉出血热输入传播风险开展快速评估,为各部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2.
手指中央腱损伤是手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由外伤所致.对开放性中央腱止点撕脱伴缺损,通常采用传统抽出钢丝法治疗.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改良抽出钢丝法,利用prolene线代替传统抽出钢丝,克氏针倒钩替代传统"钮扣",肌腱缺损采用中央腱翻转瓣自身延长治疗开放性中央腱止点撕脱伴缺损,临床应用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3.
目的 探讨利用移动平均数法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数据开展传染病疫情预警.方法 收集整理2004、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数据,计算发病基线,确定概率界值及界值,利用公式W=-Xni+Si计算ni预警值,绘制预警控制图,引入2006年发病数据,进行判读与反应.结果 根据传染病病种的危害性、严重性及可控制性等特点,确定概率界值为0.01,则(单位)2,计算各周的预警值.根据绘制预警控制图,可判定第1周、第2周副疫情有流行趋势.结论 移动平均数法预警适合发病数较多的传染病疫情,预警基线数据和预警概率界值是预警成功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探讨预防留置导尿漏尿患者适宜的牵引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留置导尿漏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使用直牵法预防漏尿,B组使用侧牵法预防漏尿,观察两组留置导尿漏尿患者漏尿预防效果、发生尿道粘膜压力性损伤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A组病人预防漏尿有效率(97.5%)高于B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发生尿道粘膜压力性损伤为0, B组为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中、重度不适发生率为17.5%,低于B组的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牵法在预防留置导尿漏尿的效果、发生尿道粘膜压力性损伤和患者舒适度方面均优于侧牵法。  相似文献   
195.
目的 探讨2011~2013年浙江省苍南县高温热浪事件对高血压门诊就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2013年7~9月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高血压门诊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热浪对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探讨热浪对不同性别、年龄[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 结果 2011~2013年苍南县共发生7次热浪事件,在滞后第1天高血压总就诊量增加(RR=1.20, 95%CI:1.06~1.37)。高温热浪在滞后第1天对女性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最大(RR=1.40, 95%CI:1.14~1.72)。滞后第3天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增多(RR=1.25, 95%CI:1.06~1.48),滞后第1天非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增加(RR=1.22, 95%CI:1.03~1.44)。 结论 苍南县高温热浪事件导致高血压门诊就诊量增加,女性是热浪的脆弱人群,高温热浪使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均增高。  相似文献   
196.
探讨外源性乳酸对高脂喂养诱导肥胖小鼠的代谢调节作用。采用脂肪含量60%的全合成高脂饲料建立C57小鼠代谢紊乱及肥胖模型,一部分小鼠采取高脂饲料喂养4周造模,于造模同时腹腔注射给予500 mg/(kg·d) 乳酸预防性干预4周;另一部分小鼠采取高脂饲料喂养8周造模,于造模4周后给予500 mg/(kg·d) 乳酸治疗4周。试验期间测定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变化,检测血清葡萄糖、乳酸、甘油三酯、胰岛素及肝糖原水平,通过口服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耐量(ITT)检测机体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实验结束解剖取脂肪组织称重并进行脂肪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RT-PCR检测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和脂质分解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4周预防给药试验中,乳酸对正常(CON)和高脂饮食(HFD)小鼠体重未见明显影响,却可提高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的质量比;乳酸给药可明显降低HFD小鼠空腹血糖和肝糖原,同时升高血乳酸水平,对HFD小鼠糖耐量受损具有显著改善;乳酸可改善HFD组脂肪细胞的大小和排列形态,同时明显下调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和脂解基因表达。(2)在治疗8周实验中,乳酸两种给药途径均能部分减轻HFD组小鼠和减少摄食量,对于脂肪质量有部分改善趋势;乳酸两种给药途径均可明显降低HFD小鼠空腹血糖,显著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对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有部分改善作用;乳酸两种给药途径对肥胖小鼠脂肪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同时显著下调脂肪组织中脂解基因表达。由此可见,对于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性代谢失衡小鼠,给予外源性乳酸可以刺激糖代谢,抑制脂肪组织脂解,避免脂肪细胞肥大,进而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