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组织工程学是材料学、生命科学及应用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本文对以组织工程化组织如多聚体(Polymer)、胶原组织等进行膀胱重建的研究进展及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8例抗RhD抗体滴度≥1∶32的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在孕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抗体滴度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抗体滴度下降4倍4例、2倍3例、1倍1例。结果1例发生死胎,7例新生儿未发生核黄疸或其他并发症。表明血浆置换可降低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血浆抗体滴度,改善Rh溶血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杨蕾  杨玲竹 《山东医药》2009,49(15):1-2
目的探讨瘦素、纤连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人绒毛细胞滋养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取孕6-10周人工流产妊娠绒毛,分离、培养细胞滋养细胞(CTB)并经光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应用体外培养侵袭模型检测瘦素、FN、MMP-9及瘦素+FN对CTB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瘦素、FN、MMP-9及瘦素+FN作用后,浸润穿过基底膜的CTB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1),尤其是瘦素+FN。结论瘦素、FN、MMP-9能增强CTB的侵袭能力;瘦素与FN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Rh新生儿溶血病2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Rh母儿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对21例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采用中西药物、光疗及换血综合治疗.对14例重症儿进行了换血,其中10例采取了传统的换血途径,4例采用了同步换血新技术,并时6例重度贫血儿采用血源改良方法,即采用输注患儿母亲红细胞(Rh阴性)及患儿ABO同型血浆(Rh阳性)替代Rh阴性血源.结果21例患儿中,2例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19例经光疗、药物及换血治疗均存活,无一例发生核黄疸及其他并发症,治愈率达86.36%.结论新生儿换血时采取同步换血技术,可大大缩短换血时间,减少并发症.在Rh阴性血源缺乏的情况下,为挽救患儿生命,采用血源改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滋养细胞浅着床、胎盘血管重塑障碍致胎盘灌注不足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键环节。缺氧可使滋养细胞浸润过浅,子宫螺旋动脉重塑不良,使胎盘缺血缺氧,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临床观察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在无痛分娩中对产妇疼痛程度及产程、宫缩强度、胎心及新生儿评分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分娩条件的产妇117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57例,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2-3cm时,开始实施硬膜外穿刺并注入实验量观察后采用PCEA泵入0.1%-0.2%的罗哌卡因技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自然分娩方式.硬膜外腔用药的过程中连续观测产妇BP、HR、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产程、宫缩强度、胎儿胎心等;疼痛程度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标准.结果 两组产妇BP、HR、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宫口开的过程中.产妇疼痛感觉为Ⅰ-Ⅱ级,镇痛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产程进入活跃期时,产妇疼痛可达Ⅲ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镇痛后,不增加剖宫产率;镇痛组可缩短第一产程(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PCEA泵罗派卡因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消除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心理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B)合并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的诱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分娩患者的病历资料,287例2837孕周的SPB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的119例SPB未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的不同,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诱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除肺透明膜病外其他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死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生殖道感染是PROM最常见的诱因。结论 SPB合并PROM患者比SPB未合并PROM患者的新生儿感染率增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4G/5G多态性和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正常早孕(对照组)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实验组)稽留流产的绒毛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绒毛组织中PAI-1和uPA蛋白表达情况,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PAI-1 4G/5G多态性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uPA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PAI-1蛋白主要在绒毛组织的滋养细胞质中表达,其表达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uPA与PAI-1蛋白在细胞中分布一致,其表达水平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②PAI-1 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表达水平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uPA 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③PAI-1和uPA蛋白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9)。结论:PAI-1 4G/5G多态性和uPA异常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及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Liv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30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FADD及L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作对照.结果: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FADD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86.7%vs60.0%x2=5.455.P=0.020;(1.195±0.264)vs(0.685±0.274),t=7.221.P=0.002).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63.3%vs90.0%,x2=5.963,P=0.015;(0.933±0.188)vs(1.630±0.305),t=10.660,P<0.001).结论:FADD过表达和Livin低表达诱导的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参与了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是处理难产及抢救母儿生命的重要手段,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世界范围内的剖宫产率逐年提高。研究手术方法使其更简便、易行、损伤小、恢复快,对降低母婴发病率,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自1997年8月以来,作者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