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31.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合卡孕栓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结果在阴道出血量、妊娠产物的排出时间、宫缩发动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产疗效情况方面,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6.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对比,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卡孕栓治疗终止瘢痕子宫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手术转运护士在手术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医院手术室进行外科手术的987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3年9月实施转运护士期间手术患者12356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服务满意度、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医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增加转运护士后患者满意度、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均上升,运送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设置转运护士岗位一方面能够为手术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能够优化工作流程,保障手术患者的转运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将岗位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调查并比较实施岗位管理前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的实施能够为患者及医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减少护理缺陷和差错,有利于激励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检测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以测定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结果:氯仿在一定剂量作用下,能降低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论:氯仿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5.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感染性疾病中MP发病率增高已成共识,其常年散发,病种多样,对各脏器的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医师的关注。现收集我院5年中MP-IgM抗体阳性病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的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6.
低渗性脱水,是指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当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时,可致代谢产物体内潴留,出现神志淡漠、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甚至昏迷等。低渗性脱水一般发生于腹泻、呕吐等,致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大创面渗液及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等,其他情况尤其在长时间埋压获救患者中发生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早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镇静、吸氧、强心及扩张血管等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首先给予无创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相关生命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早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维持有效肺通气,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应用于首发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首发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首发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住院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MT为指导的综合干预6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亟待提高,以PMT为指导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及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可推广应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3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心房重构、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人体内血尿酸不仅与心房氧化应激程度密切相关,还与炎性标志物水平相关,因此血尿酸水平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升高和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一方面是高尿酸血症可以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发生风险增加,而后者是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这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和心房颤动联系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40.
背景:雪腐镰刀菌烯醇是真菌毒素之一,它可能与大骨节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目的:验证雪腐镰刀菌烯醇对软骨细胞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单层培养的人胚软骨细胞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025,0.05,0.1,0.2,0.4,0.8,1.6 mg/L)的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作用1~5 d后收集软骨细胞,用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存活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DNA含量,RT-PCR方法检测蛋白聚糖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软骨细胞蛋白聚糖表达.结果与结论:0.025 mg/L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可刺激软骨细胞生长,其刺激作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5~0.1 mg/L毒素作用早期的细胞存活率增加,随后细胞生长被毒素抑制.当毒素质量浓度升高至0.2 mg/L以上时,随着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0.1~O.5 mg/L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可以抑制软骨细胞蛋白聚糖的合成及其mRNA表达.结果表明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对软骨细胞蛋白聚糖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影响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