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医药卫生   39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新型细胞因子CKLFSF8对肿瘤细胞增殖及EGFR表达的作用。方法:首先利用RT-PCR了解CK-LFSF8基因在肿瘤细胞株BGC823和K562中的表达,然后在脂质体介导下将CKLFSF8基因转染这两种肿瘤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中EGFR的表达。结果:两种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均可测到CKLFSF8基因的表达。转染CKLFSF8后对BGC823和K562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KLFSF8转染前后BGC823和K562细胞EGFR阳性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LFSF8基因转染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EGFR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从脑细胞悬液到干细胞研究,至少历经20余年。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结合作者的经历,回顾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干细胞研究历程。初期,应用脑细胞悬液或脑组织块直接脑内移植治疗几种难治性疾病。上世纪末,神经组织干细胞研究启动并逐渐深入和广泛。本世纪初至今,相继开展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脐血间质干细胞、羊膜间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等体内和体外研究。近几年,在大量的基础与动物实验基础上,逐渐开展了上述几种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初步研究,以及脑胶质瘤干细胞个体化特异性的放疗和化疗,对若干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独特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在临床中发现干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的数量不足.目的:观察两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情况,以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7-01/10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完成以细胞为对象的对照观察性实验.材料:健康分娩产妇自愿捐献的脐血60~180mL.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法获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6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密度均为1.0×104 L-1.主要观察指标: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结果: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检测显示,将两份不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后,细胞贴壁比单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快(P<0.05),增殖也非常快(P<0.05).3组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均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并且巢蛋白阳性表达率无差别(P>0.05).结论:混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有互相促增殖作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Aurora-A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5例子宫颈癌、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8例正常宫颈组织Aurora-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和CIN组Aurora-A的表达率分别为64.00%和43.8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癌与C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和CIN组织中Aurora-A mRNA含量分别为4.74±7.30和3.62±6.00,亦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与C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urora-A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urora-A高表达发生在宫颈病变早期,在子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背景:培养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过程中,细胞形态常易变得宽大不规则,传代不易贴壁,死亡率高,找到一个维持细胞稳定的方法是有必要的。 目的:拟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和扩增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用DMEM/F12 培养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培养,实验组用DMEM/F12 培养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 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观察组织块游出细胞的时间和细胞形态,每隔3 d或4 d更换培养液,待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用0.25%胰酶消化后,按1∶2或1∶3的比例传代。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中从8~10 d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四周游出贴壁,实验组中从6~8 d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四周游出贴壁,1周后可见多数呈长梭形或扁平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围绕组织块成旋涡状,前3代细胞形态及传代间隔时间两组基本相同;3代以后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易于贴壁,传代死亡率低,生长曲线提示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周期显示第3,6代 7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且第3,6代细胞均阳性表达CD29,CD44,弱表达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 HLA-DR。结果提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出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使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时间提前和有助于促使细胞贴壁,一定程度上维持细胞形态稳定性,提高增殖能力,并且不改变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表达。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Wharton’s jelly;干细胞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从管理角度剖析病历书写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6120份住院病历,按照《湖北省病历质量考评标准(2010)》给予评价与评分.结果6120份病历中甲级病历率为85.61%;乙级病历率为14.36%;丙级病历率为0.03%.分析书写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不熟悉,部分医师超负荷工作,少数医师人文素质不高,电子病历设计有缺陷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医事法律法规教育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强化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合理分配医师工作量,完善电子病历功能建设,健全医院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以期持续提升病历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 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 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 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PP转基因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饲养转基因APP+胎鼠,定期合笼,利用PCR技术快速鉴定转基因鼠,以刚果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切片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严格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胎儿的羊膜,体外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经尾静脉移植。Morris水迷宫测试移植前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移植当天开始称重,每隔三天一次,持续三周。移植后解剖小鼠,收集全血并分离血清,进行心、肝、肾功能的血液生化和12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该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作综合评价。 结果:移植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移植组动物的体重增长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肿瘤和死亡发生。血液生化和12项肿瘤标记物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小鼠明显促进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未见致死致瘤现象发生,心、肝、肾功能未受影响。利用该种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