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阐述脑小血管病及步态障碍的定义及流行病学发展现状,总结步态障碍的评估工具及训练方式,分析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早期识别率及训练干预现状,提出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的早期筛查与步态训练的策略及建议,阐明我国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提高人们对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的认识,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步态分析与步态训练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展望,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对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流程进行优化的方法。方法运用工业工程的流程分析方法对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流程进行分析与优化。结果将优化前后流程进行对比,流程总时间节省587s,其中加工时间节省285s,检查时间节省140s,搬运时间节省162s,搬运距离节省6.3m。结论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对原流程进行优化与重构,使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时间缩短,加快了牙科手机的周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在该院接受治疗15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其余两组分别接受高剂量和低剂量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8%,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观察对象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高剂量卡维地洛治疗,有助于其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降低,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探讨小鼠脊髓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取妊娠第18天(E18)至生后第90天(P90)小鼠173只,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法(DCX,NeuN和Caspase8)标记脊髓中的新生神经元,成熟神经元和凋亡细胞。结果在胚胎与出生早期,BrdU阳性细胞均匀分布于小鼠脊髓各部位。随着小鼠日龄的增加,脊髓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其后,位于神经管侧脑室的新生神经元向中间层(未来的灰质)迁移,逐渐分化为成熟神经元。最后,神经元向脊髓中央聚集,灰质呈现典型的"H"型。随着神经元的分化,一些凋亡神经细胞出现在新生神经元与成熟神经元中。荧光双标显示,大部分的凋亡神经细胞都是新生神经元,说明神经元凋亡常常发生在新生神经元中。统计学分析表明,DCX、NeuN、Caspase-8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均随小鼠日龄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神经元的分化和凋亡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三者相互协同,共同调节脊髓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杜仲不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与治疗帕金森病的谱效关系。方法通过小鼠爬杆实验、脑内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观察杜仲不同梯度的乙醇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杜仲不同提取物进行分析;结合爬杆实验及DA水平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明确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成分。结果杜仲50%、75%乙醇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爬杆时间;杜仲7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纹状体DA水平;PLSR分析结果显示,杜仲中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与爬杆实验结果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杜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其中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显著;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可能是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父母视力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其为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为有效防控学生视 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基于陕西省、甘肃省共252所农村小学5 236名学生 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认知水平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并采 用倾向匹配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从5 236个全样本学生看来,样本地区学生近视率高达 46.31%,其中74.54%的学生没有进行视力检查。在2 425个近视样本中,只有15.09%的学生配戴眼镜。 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的误区,全样本和近视样本中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都 较低。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视力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是否带子女进行视力检查和是否 给视力不良孩子配戴眼镜均存在显著影响:近视及其成因(OR=1.15,95%CI:1.00~1.33,P=0.043; OR=1.20,95%CI:1.03~1.41,P=0.023)、戴眼镜会使得视力越来越差(OR=1.23,95%CI:1.06~1.46, P=0.007)、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视力(OR=1.40,95%CI:1.15~1.69,P=0.001)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 镜(OR=1.05,95%CI:0.91~1.22,P<0.001)均对父母是否带孩子去检查眼睛具有显著的影响;父 母知道近视是看不清远处东西(OR=1.35,95%CI:1.04~1.76,P=0.024)、近视不戴眼镜会影响学习 (OR=1.54,95%CI:1.16~2.05,P=0.003)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OR=1.61,95%CI:1.23~2.10, P=0.001)均对孩子戴镜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在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视力不良已成为一个严 重的问题,且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区。作为孩子行为的决策者,父母对视力健康知 识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视力检查及配镜等视力健康寻求行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研究基础。方法选取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 981例烧伤患者中310例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对其早期创面病原菌进行检测,并分析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结果 2 981例患者共出现355例创面感染,感染率11.9%,其中45例合并其他器官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5株占53.2%,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为主,革兰阳性菌147株占44.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2.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病原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中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行预防感染处理,并佐以相应支持治疗,避免病原菌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异,保证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高职生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科时间顺序将神经内科的护理高职实习生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线下教学,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教学包括一对一临床带教和集中授课,线上教学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任务发布、学习、考核一体化管理,学生通过平台学习线上课程,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中检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评价两组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出科考核成绩(88.23±2.60)高于常规教学组(83.96±4.58)(P<0.01);试验组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理高职生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