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6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51.
目的探讨SLP-2(stomatin-like protein2)基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和构建SLP-2沉默和过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 TM2000分别转染5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pcDNA3.1-SLP-2组,空质粒pcDNA3-1组,siRNA—SLP-2组,siRNA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Q-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PC-3细胞中SL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PC-3细胞增殖;采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JC-1试剂盒检测PC-3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转染pcDNA3.1-SLP-2质粒和siRNA-SLP-2后PC-3细胞SLP.2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24.884±16.508)和(0.195±0.01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013±0.284)和(0.296±0.0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cDNA3-1-SLP-2基因48h、72h、96h后Pc。3细胞增殖吸光度值(OD值)分别为(0.714±0.007)、(1.103±0.018)、(1.348±0.018),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采用siRNA沉默SLP.2基因48h、72h、96h后PC-3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571±0.004)、(0.875±0.010)、(1.044±0.008),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转染pcDNA3.1-SLP.2和siRNA-SLP-2的PC-3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433±0.577)和(9.197±0.602),与空白对照组(4.993±0.71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P-2可促进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652.
目的:研究自噬在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诱导胰腺癌细胞SW1990凋亡中的作用,并以氯喹特异性抑制自噬,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Gem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的表达,以p6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自噬泡,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的表达,并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方法检测Gem诱导后细胞凋亡的变化。进一步通过氯喹抑制自噬,检测自噬抑制前后细胞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变化。结果:Gem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具有部分抑制作用,Gem作用能迅速激活细胞自噬从而产生耐药。LC3的mRNA表达升高1.4~2.2倍(P<0.05),LC3-Ⅱ蛋白水平升高1.5~2.7倍(P<0.05)。Gem和氯喹联合用药组较Gem单药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从64.3%±3.1%降低为35.2%±3.4%(P<0.05)。结论:自噬在Gem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保护作用,氯喹抑制自噬后可增强Gem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53.
目的研究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3(ACSL3)表达对前列腺癌(PC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探索ACSL3调控PI3K/Akt/MMP-9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发掘ACSL3预测前列腺癌复发进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CSL3在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ACSL3的PCa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过表达ACSL3对PCa细胞增殖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ACSL3对PCa细胞中Akt,磷酸化Akt(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探索ACSL3与Akt蛋白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共定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比较不同Gleason评分患者中ACSL3的表达差异。 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CSL3蛋白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细胞22Rv1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低表达,同时,ACSL3蛋白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较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表达量更高。MTT实验表明过表达ACSL3后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此外,Western blot显示过表达ACSL3后p-Akt、MMP-9表达均明显上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CSL3与Akt存在着蛋白共定位关系。临床检测中,IHC显示ACSL3表达量随Gleason评分升高而增加。 结论ACSL3可能通过与Akt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介导PI3K/Akt/MMP-9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PCa细胞增殖。此外,ACSL3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54.
杨默  赵胤杰  田铸  王伟  向强  李科 《西部医学》2022,34(6):834-838+84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的初步建立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收治的282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分为进展组(n=62)和非进展组(n=220),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机制、损伤类型(单一/多发颅脑损伤)、对光反射、GCS评分、多项生理指标和CT分级等资料,采用ROC 曲线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赋值后建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 结果年龄(≥56.5岁)、合并多种颅脑损伤、对光反射(迟钝)、GCS评分(9~12分)、白细胞(WBC,≥14.76×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1.25 s) 、D-2聚体(D-dimer,≥10.51 mg/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4 s)等8个指标为进展性出血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赋分后形成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并划分了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危险分层,四个危险分层患者进展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17.5%、46.4%、91.4%。结论建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的预测系统可以早期、方便、准确地进行伤情评估。  相似文献   
655.
目的:设计合成含哌嗪环侧链的叔丁基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以一氯频哪酮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含哌嗪环的叔丁基三唑醇类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NMR确证为1-(1H-1,2,4-三唑-1-基)-2-叔丁基-3-[(4-取代哌嗪)-1-基]-2-丙醇类化合物;选择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76615、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ATCC32609、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羊毛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lauosum)、紧密着色真菌(Fonsecaea compacta)以及薰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按国际标准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新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9对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于对照药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化合物8对薰烟曲霉菌的活性高于对照药氟康唑,这两个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6.
新的三唑类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2-(取代苯基)-2-(取代苯基甲硫基)乙基]-1H-1,2,4-三唑类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选择8种临床致病真菌为试验菌,观察本类化合物对它们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所有化合物对8种试验菌的抑菌活性均优于或相当于氟康唑,大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硫康唑相当或更优。结论:本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真菌活性,为深入开展广谱抗真菌药研究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57.
尤宁  王兴胜  曹官铭  李科 《重庆医学》2015,(16):2214-2216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获取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然后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分离细菌种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获得细菌5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6株(78.8%),革兰阳性菌88株(16.6%),真菌25株(4.7%),居前2位的是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25.0%)和鲍曼不动杆菌(13.0%)。最为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少常用药物已有不同程度耐药,但仍有部分药物可供选择。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外,其他常用药物均已明显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敏感率均高。结论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大多数感染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后者对大多常见药物已耐药,前者仅个别药物尚可选用。  相似文献   
658.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首诊直径≤3 cm小肝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采用徒手单人操作技术,多针、多点RFA治疗小肝癌21例,力争瘤体完全凝固.结果 21例22个结节共行71点RFA,每个结节行3.2点RFA治疗,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与射频治疗相关死亡.肿瘤完全凝固率100%(21/21),AFP转阴率80.0%(4/5);1、3、5年转移复发率分别是4.76%、19.0%、38.1%,1、3、5年生存率则为100%、80.0%、64.7%.结论 RFA治疗小肝癌可使肿瘤完全凝固,疗效显著,完全可以替代手术切除而成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59.
目的 建立仿野生黄芪和移栽黄芪多糖、寡糖、单糖特征糖谱,分析二者的糖谱差异,为黄芪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18批仿野生黄芪和12批移栽黄芪的多糖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征,建立2种黄芪多糖的特征图谱,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0 kDa的多糖组分APS-Ⅱ的峰面积占比进行差异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PS-Ⅱ峰面积占比临界值。采用三氟乙酸(TFA)将APS-Ⅱ进行部分酸水解,基于HPLC-ELSD建立2种黄芪寡糖特征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寡糖特征。采用TFA将2种黄芪的APS-Ⅱ完全酸水解并衍生化处理,基于HPLC建立2种黄芪单糖特征图谱,对2种黄芪单糖峰面积占比进行PCA及OPLS-DA处理,分析二者APS-Ⅱ单糖组成的差异。结果 黄芪多糖特征糖谱表明,APS-Ⅱ的峰面积占比为主要差异,仿野生黄芪和移栽黄芪APS-Ⅱ峰面积占比分别为89.17%~97.17%和80.14%~91.96%。ROC曲线确定2种黄芪APS-Ⅱ峰面积占比差异的临界值为92.28%;对APS-Ⅱ寡糖组分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聚合度≥10的寡糖峰面积占比为主要差异,仿野生黄芪为11.835%~19.092%,移栽黄芪为2.778%~7.017%;单糖特征糖谱分析结果表明,2种黄芪均由6种单糖组成,葡萄糖和阿拉伯糖为差异单糖组分,仿野生黄芪中葡萄糖和阿拉伯糖峰面积占比分别为85%~93.9%、2.7%~5.8%,移栽黄芪为74.3%~87.3%、5.3%~10.7%,提示2种黄芪多糖组分APS-Ⅱ的结构可能有所不同。结论 仿野生黄芪和移栽黄芪间的糖谱差异可能与APS-Ⅱ的含量及结构相关,本研究可为黄芪糖类物质研究及药材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0.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实施,产生了巨量厨余垃圾,需要建立新的终端设施以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机械生物消融(EMBT)技术是一种可将垃圾中有机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技术,生物水解反应器是EMBT技术的核心单元,可以将不同类型有机质从固相高效转化为液相,通过挤压后得到的有机浆液可应用于高效湿式厌氧反应器。经水解酸化后的浆液,产气率更高,可缩短厌氧反应器停留时间并提高其稳定性。通过开展中试试验,对比不同的停留时间、搅拌速率和温度条件下厨余垃圾减量化率和浆液COD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直接挤压参数进行对比,发现最佳结果是在2 d停留时间下,厨余垃圾减量化率可达64%,COD转化总量达到247 kg/t以上,生物水解后产生浆液的VS产气率可达877.6 mL/g,该结果优于厨余垃圾直接挤压对应的减量化率以及产生浆液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