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p53及bcl-2基因的改变,以观察六价铬[Cr(Ⅵ)]对人胚肺细胞(HEL)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及绿茶对其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r(Ⅵ)溶液和绿茶浸泡液处理HEL细胞24h后,5μmol/L 及10μmol/L Cr(Ⅵ)单独处理组细胞内p53 mRNA和bcl-2 mR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绿茶浸泡液处理组与Cr(Ⅵ)单独处理组相比,细胞内p53 mRNA和bcl-2mRNA含量降低(P〈0.05)。提示六价铬可引起p53及bcl-2 mBNA水平升高,绿茶浸泡液可以降低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以常规SDS-PAGE和电洗脱技术相结合,分离纯化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中46-58kD的蛋白组份,并用于Dot-ELISA诊断旋毛虫病。检测结果;旋毛虫病人血清34份,阳性32份,阳性反应率为94.12%;正常人血清100份未发现假阳性;对蛔虫病人,囊虫病人,血吸虫病人及肺吸虫病血清谱无交叉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23.
泸州地区老年STD患者的病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老年STD(性传播疾病)患者病种感染的情况.方法:对在泸州地区就诊的62岁以上278名老年ST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老年STD患者中淋病居首位,其余依次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梅毒.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性病在老年人中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感染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情况。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92例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NG、UU和CT。结果:在71例临床诊断为淋病、121例临床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中,检测NG、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11.27%(8/71)、47.62%(30/63)、12.07%(7/58);检测NG UU、NG CT、UU CT、NG UU CT的阳性率分别为2.99%(4/134)、1.55%(2/129)、2.46%(3/122)、1.56%(3/192)。结论:应对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女性不孕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女性不孕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探讨女性感染UU、CT后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38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208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结果:不孕组UU阳性率为36.97%(88/238),CT阳性率为30.25%(72/238),UU+CT阳性率为14.29%(34/238);对照组UU阳性率为13.46%(28/208),CT阳性率为10.58%(22/208),UU+CT阳性率为4.81%(10/208)。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门诊女性STD患者生殖道感染EB病毒的现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86例门诊女性STD患者生殖道EB病毒。结果:在386例患者中,有91例被检出感染了EB病毒,其阳性检出率为23.58%(91/386);其中单纯感染EB病毒者15例,在EB病毒感染者中阳性率为16.48%(15/91);混合感染者76例,阳性率为83.52%(76/91)。结论:女性STD患者对EB病毒具有易感性,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特异性高的特点,检测的结果可作为诊断生殖道感染EB病毒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淋球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快速、准确地测定淋球菌,探讨该法的淋球菌阳性检出率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90例疑诊为淋病者,取尿道或宫颈内分泌物,同时进行FQ-PCR和培养法检测。结果:以FQ-PCR和培养法检测结果为“扩大金标准”,FQ-PCR检测显示特异性为100%(16/16),敏感性为100%(174/174),培养法显示其特异性为100%(16/16)、敏感性为85.05%(148/174)。70例确诊患者经正规治疗后24周随访检测显示:FQ-PCR阴转率为74.28%(52/70),而培养法阴转率为100%(70/70)。结论:FQ-PCR检测淋球菌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特异等优点,但不能作为淋病治愈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纯化鸡卵核中72000蛋白,并探讨该抗原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常规SDS—PAGE和电洗脱技术相结合,分离纯化鸡卵核中72000蛋白,并用于Dot—BLISA诊断MCTD。结果:用该技术分离纯化了鸡卵核中72000蛋白,获得约2000μg具有明显免疫反应性的高纯度抗原。用于检测MCTD病人血清78份,阳性63份,阳性反应率为80.77%;正常人血清100份未发现假阳性;对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72份,硬皮病(PSS)48份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26份血清亦无交叉反应出现。结论:以纯化的鸡卵核中72000蛋白为抗原,建立的Dot—ELISA方法,用于诊断MCT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30.
李燎  颜丹  钟桂书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4):342-342,344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泌尿生殖道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所收集的156例单纯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性乱与泌尿生殖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从事驾驶,供销及个体劳动人员中感染居多;EB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均可处于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状态,部分出现类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或宫颈炎症状,少数出现类似生殖器疱疹(GH)症状,亦可同时出现类似NGU和类似GH症状;抗病毒加免疫调节剂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仍有少数病例可反复发作.结论:泌尿生殖道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应归属于一种新的STD;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NGU和GH混淆,注意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