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21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高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加,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SWOT分析法,对高校设备维修服务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当前高校设备维修工作的内在优势和弱势、外在机会和挑战,并提出在高校设备维修服务战略方面的进攻调整防御和生存四种相应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2.
张丽 《放射学实践》2007,22(9):974-974
目的:探讨小容积动物线圈3.0T临床磁共振扫描仪体外示踪磁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GFP转染法将含有不同剂量铁(56ug/ml和560ug/m1)的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内铁的含量利用原子吸收谱来测量。磁共振扫描和显微镜可以观察培养试管中的磁标记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23.
杜金广  唐显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3):281-282,F003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静脉全身麻醉药.1977年临床实验成功,1984年改良成乳剂.因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麻醉和重症患者的镇静.但其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引起平均动脉压下降.现研究表明[1],丙泊酚引起的血压下降与其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及对心肌的抑制作用有关,而其中对血管扩张的影响主要是丙泊酚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和对阻力血管壁的直接扩张作用有关.阻力血管壁主要由内皮层、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成,而平滑肌的肌源性张力是决定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阻力血管的舒缩活动又受植物神经、循环内的活性物质及内皮因子的调节来影响循环血压.本文就近年报道的有关丙泊酚直接或间接影响血管平滑肌舒缩活动而产生低血压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收集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73例,采用酶联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结果表明阳性率分别为78.08%、60.27%。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c-fos基因蛋白,结果表明阳性率分别为79.25%和56.92%,对它们表达的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用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检测分析中心提供的优级、一级、合格三类蔗糖,10%等浓度配制,定期测定其pH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pH下 降有显著差异,一级与合格组下降速度快,优级组pH下降慢,与前两组有显著差异。说明糖及糖内非糖成分,在口腔内致龋菌作用前,就已完全或部分具备了使pH值下降到引起牙硬组织脱矿的条件。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重视和注意改善蔗糖的质量,做好贮存、销售环节防污染变质,对阻断食糖致龋的进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6.
分析嘴外翻畸形发生原因:第一跖骨先天内翻,平足,收肌挛缩,展肌移位,跖关节囊外侧挛缩,内侧松弛及骨性突起,骨关节炎,胼胝等.根据病理改变采用收肌止点后移,内侧关节囊紧缩,第一跖骨斜楔形截骨矫形等联合术式,消除外翻的病理状态和复发的内在因素,恢复正常坶趾功能和外形,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H)的影像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对 18例青少年LIDH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患者有其独特的发病因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进行不同方法治疗 ,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应关注青少年患者的发病因素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密切结合影像学所提供的资料  相似文献   
28.
血清内皮素-1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干预组(Dex组)。实验组大鼠麻醉固定后,用直线加速器全胸照射15Gy1次,剂量率为2Gy/min,距离为1m。从照射后次日开始,Flu组经胃灌服Flu(20mg·kg-1·d-1),Ra组灌服Ra(20mg·kg-1·d-1),Dex组灌服Dex(3.33mg·kg-1·d-1),C及R组均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照射后5、15、30、60d,将大鼠分批断头或经心内穿刺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切取肺组织,用放射测定法(RIA)分别测定ET1,层黏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同时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大鼠血清ET-1的水平于照射后第5天开始升高(P<0.05),尔后随着放射性肺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于照射后60d检测达高峰。R组大鼠血清LN的水平于照射后30d开始升高,HA于照射后60d开始升高。R组大鼠血清ET-1水平的升高明显早于其他各组,且同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的程度相关。结论:血清ET-1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3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24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来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19.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101±13)分钟,术中出血量(237.9±32.4)mL,Neer评分(82.5±3.2),Constant-Murley评分(71.7±5.0);置换组手术时间(98±11)分钟,术中出血量(246.0±39.8)mL,Neer评分(82.9±4.5),Constant-Murley评分(73.5±5.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肱骨头置换组有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通过三角巾悬吊后关节脱位均得到纠正。有1例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改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相似,对不可修复的肱骨近端骨折宜行肱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飞行员生活期望值研究显示,其与个性因素、客观生活状态、主观生态满意度以及主,客观社会支持有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性。发现社会功能期望值与强迫、抑郁因素有负性相关。生活期望值对生活事件、疾病并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