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初步探讨电解脱弹簧圈联合机械微弹簧圈血管内治疗硬膜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疗效. 方法 选择日照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4例经DSA确诊的硬膜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均位于小脑下后动脉近端,结合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评估后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选用电解脱弹簧圈致密栓塞夹层段椎动脉,机械弹簧圈栓塞夹层近端椎动脉. 结果 术中未发生死亡、破裂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检查4例椎动脉夹层均完全闭塞,随访6~36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等并发症. 结论 采用电解脱弹簧圈联合机械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夹层段椎动脉治疗硬膜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不仅有利于降低再出血率,还可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降低不合理退药发生,减少医患纠纷及经济损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干预前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所有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退药种类、退药处方数量和金额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并进行干预;并与干预后2010年10月~2011年3月的所有退药处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制定了相应措施,杜绝了不合理的退药,促进了合理用药,使门诊退药处方数量和金额明显下降,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椎动脉变异进行分型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SCTA诊断的椎动脉变异66例.结果 单纯椎动脉起源变异3例,单纯椎动脉行径变异14例(16条),起源变异合并行径变异29例(34条),单侧椎动脉双分支2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1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一侧...  相似文献   
54.
股骨近段CT扫描与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前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做好全髋关节置换前假体型号预测的前提是对股骨近段的充分了解和精确测量,但X射线片仅提供一个平面图像,不能了解股骨近段横断面的情况,而股骨上段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目的:观察股骨近段CT扫描在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61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行股骨近端CT扫描,选取股骨小转子最突出处上方2cm股骨颈平面(T20)、股骨小转子最突出点处的股骨转子区平面(T0)和股骨干髓腔最狭窄处平面(N)的横断面CT影像。测量股骨颈平面髓腔长径、宽径、内侧径;小转子平面髓腔长径、内侧径;股骨峡部平面髓腔长径、宽径、皮质厚度。结果与结论:股骨颈T20长径40.8~63.3mm,平均(49.6±5.1)mm;T20宽径13.3~29.1mm,平均(22.4±3.4)mm;T20内侧径7.2~14.6mm,平均(10.6±1.6)mm。股骨转子区T0长径20.5~40.2mm,平均(28.7±4.4)mm;T0内侧径4.3~13.0mm,平均(8.1±1.7)mm。股骨峡部N长径8.2~22.4mm,平均(14.1±3.1)mm;N宽径6.1~17.9mm,平均(10.2±2.9)mm;N皮质厚度2.7~12.7mm,平均(7.5±1.8)mm。提示股骨近端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对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和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椎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CTA、DSA)。采用血管内介入椎动脉夹层19例:颅外段椎动脉夹层所致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3例,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累及小脑下后动脉(PICA)采取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PICA位于夹层动脉瘤以远采取夹层动脉瘤及近端载瘤动脉闭塞12例。结果颅外段椎动脉夹层表现为血管腔狭窄、内膜瓣,颅内段椎动脉夹层的影像特点CTA表现为动脉瘤样扩张、壁内血肿等,DSA为珠线征、瘤样扩张等。术后造影:单纯支架置入病例狭窄消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病例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通畅;血管闭塞病例显示椎动脉夹层均完全闭塞。术中未发生死亡、破裂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DSA及CT、CTA椎动脉夹层具有诊断价值;夹层动脉瘤的准确诊断对于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
背景:做好全髋关节置换前假体型号预测的前提是对股骨近段的充分了解和精确测量,但X射线片仅提供一个平面图像,不能了解股骨近段横断面的情况,而股骨上段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目的:观察股骨近段CT扫描在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中的作用。 方法:对61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行股骨近端CT扫描,选取股骨小转子最突出处上方2 cm股骨颈平面(T20)、股骨小转子最突出点处的股骨转子区平面(T0)和股骨干髓腔最狭窄处平面(N)的横断面CT影像。测量股骨颈平面髓腔长径、宽径、内侧径;小转子平面髓腔长径、内侧径;股骨峡部平面髓腔长径、宽径、皮质厚度。 结果与结论:股骨颈T20长径40.8~63.3 mm,平均(49.6±5.1) mm;T20宽径13.3~29.1 mm,平均(22.4±3.4) mm;T20内侧径7.2~14.6 mm,平均(10.6±1.6) mm。股骨转子区T0长径20.5~40.2 mm,平均(28.7±4.4) mm;T0内侧径4.3~13.0 mm,平均(8.1±1.7) mm。股骨峡部N长径8.2~22.4 mm,平均(14.1±3.1) mm;N宽径6.1~17.9 mm,平均(10.2±2.9) mm;N皮质厚度2.7~12.7 mm,平均(7.5±1.8) mm。提示股骨近端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对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7.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当代医学的新兴学科,在临床中也日显其重要性。针对每届实习生从建设教师队伍、健全管理制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临床影像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更轻松愉悦地进行影像学学习,提高实习阶段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CT峡部测量法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的准确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55髋)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CT测量并分析股骨峡部的最小髓腔内径,利用峡部最小髓腔内径对比股骨假体的型号大小来术前选择假体型号,采用模板测量法对照的方法分析比较峡部髓腔预测股骨假体型号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CT峡部测量法预测型号与实际型号之间存在较高优秀率(50.9%)。实验组与对照组预测假体型号之间的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良率间的差异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年龄≤65岁时,CT峡部测量法选择的假体型号的优秀率可达63.9%,高于模板测量法的33.3%。峡部髓腔径大小与股骨假体型号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r=0.97-0.98,P0.05)。结论在THA术前,利用CT股骨峡部测量法选择股骨假体型号可行,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诊断肺弥漫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44例肺弥漫性疾病患者行TBLB及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44例肺弥漫性疾病患者中,36例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为81.82%。仅少数患者出现痰中带血、气胸等并发症。结论:TBLB可提高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9年7月-2004年7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t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45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