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查明一起校园传染病疫情的致病因子和传播风险环节,有效控制疫情和舆情。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三间分布,提出致病因子和风险环节假设,采集病例生物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致病因子,现场调查确定传播风险因素;在疫情调查的同时积极应对家长和媒体。结果2017年9月9—17日该校共发生17例病例,均为同一班级学生,疫情罹患率为33.33%(17/51);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化脓性扁桃体炎、呕吐、咳嗽等为主。流行曲线提示存在人传人现象,平均潜伏期为5.8 d;病例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检验结果显示9份样品中8份肺炎链球菌阳性,4份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疫情早、中、晚期都妥善的应对了家长和媒体。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肺炎链球菌合并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可能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早期应对、专业指导、积极主动和家长、媒体沟通能有效地控制舆情。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分析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法应用于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早期预警的效果,为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深圳市为研究范围,以街道行政区域为研究尺度,使用SaTScan软件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模型对深圳市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逐日模拟预警。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大疫情系统)上报的病例个案信息、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深圳系统)上报的聚集性疫情事件,核实模拟预警信息的真实性,计算模型的灵敏度、错误预警率、暴发探测时间、预警提前时间等指标。比较时空重排扫描模型和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hina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CIDARS)时间序列模型、时空序列模型预警效果的差异。 结果 深圳系统2012年共上报29宗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事件,共计纳入深圳市2011年12月3日—2012年12月31日的流行性腮腺炎分析病例9 756例,累计分析366次,其中P≤0.05的预警信号数为88条,被确认为阳性信号的有16次,模型的灵敏度为55.17%(16/29),错误预警率为81.82%(72/88)。暴发探测时间在0~22 d之间,平均6.25 d,中位数为4 d。预警提前时间在-12~41 d之间,平均9.75 d,中位数为5.5 d。CIDARS中2012年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时间序列预警信号发出319次,被判断阳性的2次,灵敏度为6.90%(2/29),错误预警率为99.37%(315/317),时空序列预警信号发出208次,被判断阳性3次,灵敏度为10.34%(3/29),错误预警率为98.56%(205/208)。时空重排扫描模型信号数比大疫情系统时间序列模型和时空序列模型预警分别下降72.41%和57.69%。时空重排扫描模型灵敏度显著高于大疫情系统中时间序列模型(P<0.001)和时空序列模型(P<0.001)。时空重排扫描模型的错误预警率显著低于CIDARS时间序列(P<0.001)和时空序列模型的错误预警率(P<0.001)。 结论 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模型在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中具有较好的早期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13.
为进一步掌握和分析深圳市福田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就诊及漏报情况,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定今后法定传染病的防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掌握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6月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1月—2010年6月共监测体检987人次,检出各类传染病97例,总检出率9.83%。其中HBsAg阳性85例,检出率为8.61%;HCV-Ab阳性5例,检出率为0.51%;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10%;梅毒5例,检出率为0.51%;HIV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0.10%。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检出率高于非劳务人员(2=5.194,P<0.05)。传染病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6,P>0.05)。男性的传染病总检出率及HBs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2=3.877,P<0.05及2=3.910,P<0.05)。结论 HBsAg阳性为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入境商务人员及出境劳务人员是河源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了解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两起中毒发生经过、病人分布情况、临床表现、可疑食品、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分别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两起中毒事故患者均因进食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八步蛇(又名大王蛇)而出现中毒症状。结论强化养殖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同时加强餐饮单位卫生管理和知识培训,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另外,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对福田区198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47.50/10万,发病率从1985年的57.3/10万上升至1990年最高225.16/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最低4.15/10万;常住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基本高于暂住人口的发病率;每年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明显较其他季节多,而冬季发病人数最少;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人群的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64.1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7.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装修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状况,分析和探讨影响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为评价、管理和改善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和保护人群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2010年深圳市经营面积≥100m2的餐馆、旅馆(招待所、酒店)、茶坊、酒吧等新装修公共场所共21家,采用现场仪器法和实验室化学法检测空气质量。结果新装修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堪忧,空气不合格率最高的是挥发性有机物和二氧化氮,不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7.96%,其次是氨,不合格率为37.25%。不同性质的公共场所主要污染物不同,茶馆以甲醛、可吸入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而餐饮业和旅业以氨的浓度均数较高;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均数在刚装修完时浓度最高。结论深圳市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以挥发性有机物为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8.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以及肥胖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5种环境因素之一。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  相似文献   
119.
阐述了灭蚊磁场的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型号类型,对成蚊飞行行为的影响和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口岸媒介生物监测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着重探讨了灭蚊磁场在蚊类监测中的应用及与传统监测手段的比较。口岸地区人员货物流动频繁,是蚊媒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及关键地带。灭蚊磁场蚊虫监测效率高、设计独特使其在口岸蚊类监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了解该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并分析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运用描述与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现病例99例,波及16个班级,总罹患率为6.96%(99/1423);疫情持续93天,共出现3次发病高峰和5-6代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楼,罹患率为22.82%(〖XC小五号.EPS;P〗=185.51,P<0.01),以初一年级发病为主,罹患率为11.58%(〖XC小五号.EPS;P〗=45.35,P<0.01);病例组参加“劳技中心”活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XC小五号.EPS;P〗=16.35,P<0.01),OR值为4.38(95%CI:2.13~8.98);学生接种率为58.14%(425/731),接种过疫苗的学生罹患率低于未接种过的学生(〖XC小五号.EPS;P〗=13.16,P<0.01),疫苗保护率为49.08%;接种一剂次疫苗保护率为38.05%,接种两剂次疫苗保护率为67.23%;本次疫情的罹患率有随接种疫苗剂次增加而降低的线性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16.69,P<0.01)。结论 参加“劳技活动”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病例未及时隔离和流腮免疫空白是加速本次疫情扩散和蔓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