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朱其凤  李卫光  吕莉 《山东医药》2004,44(29):19-19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深入开展及临床抗感染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大量长期使用,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医疗终末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我们对1999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住院的29005例患者进行了连续性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9 005例住院患者进行连续两年的医院感染监测. 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3.89%,例次感染率4.14%,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皮肤与软组织,其构成比分别为34.2%、12.15%和11.81%;致病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和金黄色葡萄菌等;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点科室和病原菌的分布,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配对方法,共调查924例患者,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同时采用病例对照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因医院感染而致的住院患者平均经济损失为7716元,是对照组的2.5倍;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因科室不同而异,ICU最高,平均每例增加52 979元;医院感染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所致的经济损失和住院日的延长有增长的趋势;入院时病情情况、住院天数、患有慢性疾病、患有恶性肿瘤、有气管切开史、呼吸机使用等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严重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延长了平均住院日,做好感染监控工作,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人群是老年人,重点监控科室分别是ICU、外科。  相似文献   
94.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卫生部已将医院感染率的高低作为医院分级管理和评价医疗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山东省卫生厅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 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 并与2003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2020年1 573所医院调查住院患者1 071 368例, 其中738 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 4 014例存在HCV感染, 检测率为68.93%, 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 女性患者为0.48%,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 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0.76%), 其次为40~<50岁组, HCV阳性率为0.71%, 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 P<0.001)。2003年调查住院患者91 113例, 35 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 检测率为38.57%, 775例存在HCV感染, HCV阳性率为2.21%。2020年不同规模医院HCV阳性率为0.46%~0.63%, 以医院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 不同规模医院患者HCV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 P<0.001)。2020年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 000例, HCV阳性率为0.19%~0.81%, 以海南省最高; 不同科室HCV阳性率为0.06%~0.82%, 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 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 分别为7.95%、3.48%, 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 3.10%), 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ICU(0.79%)。 结论 与2003年相比, 2020年HCV阳性率明显下降。HCV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感染病科, 其次为消化科、肾病科及综合ICU, HCV感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检出MDRO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MDRO监测数据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采用荧光标记法监测床单元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干预后组在对干预前组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干预前组发现的问题实施强化整改措施。比较2022年1—6月(干预前)与2022年7—12月(干预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前组共有136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208株,发生医院感染10例。干预后组共有128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198株,发生医院感染9例。干预后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及MDRO总检出率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均P<0.05)。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CRAB及MDRO总检出率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为34.52%,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干预前荧光标记位点清...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判断其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2010年1-12月心胸外科清洁手术共106例进行前瞻性的调查,设计统一的表格,逐项填写并录入电脑后进行统计.结果 106例手术患者中,共8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5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应用前5位的为:头孢米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克罗、头孢唑林;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间均>2 h,术中用药占60.8%,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疗程1~39 d,有97.96%病例术后停药时间>72 h.结论 该院心胸外科清洁手术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间不合理;疗程明显过长;抗菌药物选择档次偏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期达到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山东省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山东省28所医院2012年10月份锐器伤的发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6 600名医务人员,其中7.30%有过锐器伤经历,平均发生率为9.71次/(人·月);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占63.25%;锐器伤发生较多的科室为普通病房及手术室,分别占49.54%、18.89%;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静脉输液头皮钢针和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34.87%、23.18%、8.90%;加药、回套针帽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1.22%、10.32%、8.77%;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3.80%,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15.75%.结论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避免不必要医疗操作、改变错误习惯行为、实施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等,以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李春辉  黄勋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3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构建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预警模型,为筛查高危人群、发现疑似感染病例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国内6所医院5 067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警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以约登指数最大作为最佳截断点。结果高危患者预警模型AUC为0.823,灵敏度为78.81%,特异度为74.33%,阳性预测值为19.67%,阴性预测值为97.78%。疑似感染病例判别模型AUC为0.978,灵敏度93.38%,特异度95.62%,阳性预测值62.95%,阴性预测值为99.45%。结论此研究建立的预警模型判别能力较好,可以为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预警和判别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