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医药卫生   18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锁骨骨折为常见的上肢骨折.随着近年来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比例日渐增多,锁骨骨折内固定断裂也日益常见[1].本次研究对21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采用更换内固定物,必要时植骨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李亮  隋梁  刘铮 《广东医学》2016,(14):2087-2087
患者,男,4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周于2013年8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自己触及下腹部一包块,无腹痛,无腹胀,无恶心,无呕吐,无黑便等症状。体格检查:触及左下腹部一包块,包块下极伸入盆前,无法触及,触及上极,呈球形,直径约15 cm,表面光滑,可推动,无压痛。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术前增强CT发现肠系膜肿物,诊断为:肠系膜间质瘤。术前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正常。检查及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中段肿物,与盆腔腹膜及膀胱浆膜粘连,游离后见肿物呈橄榄型(图1),约20 cm ×12 cm ×12 cm,表面光滑,术中探查未发现其他病变,距肿瘤两端各3 cm切除肿物及小肠,小肠予切割闭合器行逆蠕动侧侧吻合。术后予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恢复顺利。术后病理为小肠平滑肌肿瘤,细胞核无明显异性性,核分裂像罕见,1个/50HPF,未见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CD117(-), CD34(-),Dog(-),Ki-67约10%;desmin (+),h-caldesmon(+);S-100(-)。术后定期复查,第1次为术后半年,其后为每年1次,行腹部增强CT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3.
背景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激活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全身炎症反应.LPS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 对新近提出的“LPS受体簇”理论和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MaxiK)在LPS信号识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 LPS与CD14结合后,不同的信号分子在脂质筏内聚集,LPS被释放到脂质双分子层,并与由多种受体分子组成的受体簇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细菌刺激,形成了不同的LPS受体簇.MaxiK通道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早期即被激活.并且以IκB-α/NF-κB为中心的促炎症反应依赖MaxiK的功能.趋向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LPS受体簇在细胞膜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确切分子机制,以及组成受体簇的几种蛋白分子在刺激识别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正随着老年化社会进程和独居老年人数量增加,髋关节置换术(Hip replacement)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老年骨科患者,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功能[1]。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2]。为了评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状态,许多学者编制了测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对及早发现患者的功能缺陷、明确医疗护理需求、制订可行的干预策略和评价干预效果具有非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剖宫产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298例单胎足月孕妇,ASA分级均在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16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130例孕妇,设为比对组。观察两组孕妇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药物不良反应、阻滞效果、母婴健康情况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Apgar评分、MAP之间,差异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所用麻药量、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药物不良反应、阻滞效果、Bromage评分等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镇痛效果快速,肌松效果良好,麻醉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6.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质量~([1])。目前,药物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手段,长期使用会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存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加重抑郁的可能性~([2])。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容易使患者产生厌倦感,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3])。因此,寻求改善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有效康复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抗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成2组,ConA模型组和干细胞干预组,干预组腹腔注射人肝源性干细胞,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干预12h后尾静脉注射ConA,注射ConA后分5个不同时间点(0h、3h、6h、12h、24h)分别处死小鼠,检测血清ALT、AST、TNF-α和IL-10的水平,检测肝组织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程度。结果干预组小鼠(12h、24h)较模型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干预组小鼠(3h、6h、12h)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IL-10(6h)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TNF-α和IL-10的mRNA水平变化与血清基本一致;TUNEL染色显示干预组小鼠(12h、24h)肝组织凋亡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人肝源性干细胞抑制促炎因子释放、促进抑炎因子表达及抗凋亡作用可能是其保护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中无症状成年人群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以2015年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符合研究要求的35-59岁无症状外来务工人员2000例为研究对象,对每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并采用简易查表法进行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评估其10年ICVD发病风险。结果:(1)35-59岁东莞市凤岗镇无症状外来务工人员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1.9%、40.7%、11.8%、30.5%、6.1%,吸烟暴露率为26.2%;男性各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2)男女性各年龄段无症状外来务工人员10年ICVD发病绝对风险水平均高于简易调查表法中的最低危险水平;除35-39岁、40-44岁年龄段外,其余各组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均高于简易调查表中的平均危险水平。男、女性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分别为(2.63±3.54)%和(1.26±1.73)%,各年龄组及总体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外来务工人员中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率较高,该人群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较高,应加强对这一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疗转归结果的92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排除219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排除非利福平和非异烟肼耐药的100例患者,共入选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03例。复治肺结核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其中药物敏感的485例患者(简称“敏感组”)、耐异烟肼(包含异烟肼单耐药和多耐药)的73例患者(简称“耐异烟肼组”)和耐利福平(包含利福平单耐药和多耐药)的45例患者(简称“耐利福平组”)的治疗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2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63.6%,42/66)和痰培养阴转率(63.6%,35/55)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4.6%(33/39)和70.6%(24/34)]和敏感组[84.2%(388/461)和80.0%(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7,P<0.001;χ2=8.500,P=0.014);在治疗6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79.7%,47/59)和痰培养阴转率(76.5%,39/51)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9.2%(33/37)和93.5%(29/31)]和敏感组[91.5%(398/435)和90.8%(367/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27,P=0.017;χ2=10.533,P=0.005)。耐异烟肼组治愈率(53.4%,39/73)低于耐利福平组(60.0%,27/45)和敏感组(69.5%,33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耐异烟肼组治疗成功率(64.4%,47/73)低于耐利福平组(75.6%,34/45)和敏感组(82.1%,39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2)。结论 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异烟肼患者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低于耐利福平患者和敏感患者;应重视每一种药品的耐药情况,特别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