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4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吸毒者艾滋病和梅毒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95年以来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和疫情估计信息,分析吸毒者艾滋病病例报告数量与分布变化情况,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吸毒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国吸毒者规模在过去6年中基本保持稳定,艾滋病病例报告中吸毒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2005年之前的44.2%下降到2009年的25.8%.2009年哨点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西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的态势较为明显.2009年吸毒者哨点HIV抗体平均检出率为6.2%,梅毒为3.7%;注射吸毒者HIV平均感染率为9.2%,梅毒为4.0%.多年监测结果显示,1995-1999年为全国吸毒人群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000年之后注射吸毒者流行进入平台期,最近3年HIV抗体检出率维持在9.0%~10.0%、梅毒检出率在3.5%~4.5%之间波动.结论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吸毒行为仍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区域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2.
了解2010-2015年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相关性行为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0-2015年4-6月,在全国每个省份选择大中专和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所选地区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抽取青年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其性行为情况.结果 2010-2015年共调查312 016人,调查对象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8.3%,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48.5%,其中最近1 a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94.7%,20.7%,3.9%和3.1%,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曾发生性行为的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x2值分别为7.118,27.414,34.897,P值均<0.01),低年龄组(小于18岁)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较高;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5.8%,36.8%,43.2%和24.5%,其中女性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高于男性(x2值分别为69.784,12.239,P值均<0.01),低年龄组(<18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2010-2015年间,调查对象曾经发生性行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3,P>0.05),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略有上升,但总体水平仍较低(x2=136.494,P<0.01).结论 青年学生性行为方式呈多元化,并存在一定比例的高危性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增加了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且男性和低年龄组的感染风险相对较大.应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MSM HIV自检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推动该人群的HIV自检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4―7月,由社会组织招募HIV阴性或感染状态未知的新型毒品滥用MSM,采用纸质问卷面对面调查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及HIV自检情况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研究对象HIV自检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569例,最近6个月HIV自检率为67.84%(386/569),其中自检1次者占65.80%(254/386)、自检2次者占32.90%(127/386)、自检3次者占1.30%(5/386)。HIV自检试剂来源中,MSM社会组织免费申领占80.57%(311/386),网络购买占36.01%(139/386),同伴给予占14.25%(55/3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最近6个月在检测点检测HIV 1次者和≥2次者(OR=30.318, 95%CI:8.181~112.360;OR=5.487,95%CI:1.663~18.101)、发生无保护肛交行为者(OR=2.437, 9...  相似文献   
24.
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1例肝脏肿瘤患者先经导管缓慢推注小剂量5-Fu,再用中等剂量丝裂霉素与顺铂或卡铂联合经动脉灌注行热化疗(使进入体内温度达到43~48℃),并用阿霉素或表阿霉素与超液态碘油按5∶1的比例混合,栓塞肿瘤供血血管。结果介入热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迅速缓解,碘油均匀弥散并延长充填时间。31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1例,轻度缓解8例,无效9例,总缓解率为71%。结论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血浆CD31阳性CD42阴性的细胞微粒(CD-31 CD-42EMP)能否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程度的标志物.方法 收集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62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及62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1 CD-42EMP水平,同时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CD+31 CD-42EM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与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的CD+31 CD-42EM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CD+31 CD-42EMP水平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程度的标志物,且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Ⅱ型胶原自身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改良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用牛、人天然Ⅱ型胶原和用溴化氰裂解的人Ⅱ型胶原作为包被抗原,检测了1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154例健康对照血清中抗Ⅱ型胶原的IgG型和IgA型抗体。抗天然牛Ⅱ型胶原自身抗体IgG型和IgA型阳性率RA患者组分别为19.6%和12.5%,而健康对照组为0.7%和2.0%,抗天然人Ⅱ型胶原自身抗体IgG型和IgA型阳性率RA患者分别为12.5%和16.3%,而健康对照为0%和2.5%,两类抗体的阳性率均为RA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用牛和人的Ⅱ型胶原作为包被抗原,其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了Ⅱ型胶原蛋白在种属间的抗原决定簇相似。用溴化氰裂解的人Ⅱ型胶原作为包被抗原,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IgG型有显著性差异,而在IgA型无统计学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根据  相似文献   
27.
28.
噪声对大鼠脑神经肽Y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对血压的影响报道很多,但是无论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不一致。某些文献指出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然而有些文献报道未见得到阳性结果[1]。本室研究发现,噪声引起大鼠血压升高的现象,存在着明确的个体差异,即分为敏感型(A类)和不敏感型(B类)...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 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30.
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因素, 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艾滋病防控领域。本文对其应用于艾滋病时空分布模式分析、非监测点地区数据推算、流行影响因素探索、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为未来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艾滋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