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六西格玛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改进的管理方法。护理人员应用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对病人出院流程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从而畅通出院流程,缩短出院病人结算时间,提高病人对医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安全医疗认知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开展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医务人员问卷调查,以自填调查表方式收集资料。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25份,有效率为96.59%。59.6%的调查对象认为医院在安全医疗控制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42.7%的调查对象不是很清楚纠纷/警讯报告机制,特别是初级职称者;发生差错对员工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很大,超过3项影响者占70.3%;有16.5%的调查对象从未接受过医疗纠纷培训,特别是初级职称者。结论:医院应探索有效质量管理,加强培训,减缓医护人员压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消除药物从申领到使用过程的用药缺陷。方法:将过程FMEA用于血管活性药物给药过程分析,确定FMEA实施步骤、可能故障模式、发生故障原因和故障可能造成的后果,建立调分析模型,确定重点改进策略。结果:通过对给药过程的改进,静脉炎发生率从4.5%降到2.21%,药物贮存缺陷率从9.1%降到3.4%,给药缺陷从年41例降到32例,提高了血管活性药物用药安全性。结论:FMEA通过致命度和风险评估,将用药缺陷的重要度加以量化,从而指明了给药改善的优先顺序,使用药安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4.
降低病区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降低病区护理给药前的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对病区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的执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执行缺陷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优化护理流程,并与改进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从改进前的46.71%降低到改进后的17.49%.结论 基于问题现状,找出关键因素,从而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5.
26.
冰冻切片又称冷冻切片.临床上,有的疾病在术前无法通过活检确定病变性质,而只有通过在术中切取病变组织,经病理诊断后方能确定治疗方案,此种方法称为术中冰冻切片,其本质是一项特殊的临床病理急会诊工作.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时间性与准确性上.前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病理诊断,因此其准确性较常规切片低.据国内外资料,三甲医院冰冻切片诊断误诊率可达5%左右.  相似文献   
27.
家庭及社会对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玲凤 《护理研究》2004,18(18):1671-167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据报道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11.88% ,即全国患病人数已达 90 0 0多万[1] 。高血压是目前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是急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人们已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 ,如得不到及时控制 ,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严重危害健康。高血压病一经确诊 ,则必须终身治疗控制其病情发展 ,这不仅需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更需要病人良好的遵医行为 ,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延长期望寿命的目的。多种因素影响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2 ] ,家庭、社会是最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28.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一种治疗模式,既能节约医疗资源,又能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和低费用的管理新路径,近20年在美、英、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广应用~([1]).  相似文献   
29.
龚清宇  聂丹  朱玲凤  姚敏 《全科护理》2016,(28):2950-2951
[目的]总结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及相关护理要点。[结果]采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21例使用激素治疗,19例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同时使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14例,13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1例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发症胸腔积液3例,有肺外体征8例;14例治愈出院,11例好转出院,2例无效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4例经后期的回访有后遗症诊断为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对儿童腺病毒肺炎做好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有效进行病情评估、症状护理及用药护理是配合治疗的关键,采取护理对策,及时干预,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0.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从而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2.61%降至0.83%,六西格玛值(Z值)从3.43提高至3.89,提高了对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