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危重急腹症。我们曾收治4例,其中1例术中小肠仅剩余78cm,现已生存16.5年。 病例报告 例1 男性,44岁。患风湿性心脏病8年。住院治疗心脏病期间,突然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泻每日10余次。3d后腹痛加重,应用杜冷丁方暂缓解。病后8d腹部仍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有肠鸣音。9d后出现腹膜刺激征,血压10.7/6.67kPa(80/50 mmHg),白细胞7.6×10~9/L,中性60%,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即行手术。腹内血性液体1000ml。小肠呈紫黑色,血管搏动消失。空  相似文献   
5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少见,恶性肿瘤占多数,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我院1966~199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共65例,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34例,女31例,男女之比1.1∶1.年龄最小8岁,最大73岁,19~60岁51例,平均42.5岁. 病程:从发现腹部肿物到就医时间,短者2日,  相似文献   
54.
胰腺手术后胃瘫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2004年571例胰腺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治愈。结论胰腺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预防胰腺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加强营养、控制感染;术中操作要轻柔,手术创面尽量要小。治疗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营养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5.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发病急,病情凶险,尤其是老年人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既往主要采用胆道引流手术,但急诊手术风险较大,且较常发生并发症。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应用内镜微创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1983年全国胆道外科疾病专题讨论会制定的 ACST 诊断标准和1991年ACCP 和 SCCM 会议确定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56.
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当前提出的有:自身消化学说、白细胞过度激活致多种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学说及胰腺微循环障碍学说。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内Ca^2 ([Ca^2 ]i)参与了三种发病机制过程,在AP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相似文献   
57.
人体组织自身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的质和量与胆红素结石形成有关[1]。我们选取正常人及胆红素结石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参照肝细胞研究模型[2],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其关系进行探讨,旨在寻找形态学证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胆红素结石组:经...  相似文献   
58.
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测定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β 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测定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ELISA技术测定肝癌与不同疾病患者血清中β-G活性,并对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G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β-G活性明显高于肺癌,胃癌,甲状腺癌;也明显高于肝血管瘤,肝硬化等肝脏良性病变,均为P>0.01;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及介入治疗后血清β-G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肝癌复发时β-G活性又有增高趋势。结论:作为一种体内酶标志,β-G对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薛金晶  王刚  朱善德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92-1092
胃瘫和胰漏是腹部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胃瘫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胰腺手术后并同时伴有胰漏的病例相对少见。现将1例胰腺术后胰漏42d、胃瘫69d的诊治过程和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因巩膜黄染,排陶土样便2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无糖尿病史。诊断:(1)胰...  相似文献   
60.
胆道感染时细菌繁殖产生大量外源性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 ,将水溶性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水溶性游离胆红素 ,后者与钙质结合形成胆红素结石的细菌酶解学说已被公认[1,2 ]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组织细胞自身产生的内源性 β G与胆红素结石的形成也有关[3~ 5] 。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唾液中内源性 β G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内源性 β G活性变化与胆红素结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  抽取 45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石症患者术中胆囊和 /或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胆总管胆汁 5ml,其中胆红素结石患者3 1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