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增高,近来研究证实,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在胆红素结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ELISA法测定了32例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及36例健康人血清内源性β-G含量,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红素结石发病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1998-04/1999-04期间3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18例,慢性肝炎14例)空腹静脉血4mL,分离出血清4mL-70℃深低温冰箱储存。32例患者中胆囊息肉8例,胃溃疡9例,肠梗阻10例,腹股沟斜疝3例,慢性阑尾炎1例,所有患者均经检  相似文献   
22.
胆石症患者肝细胞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体组织细胞自身产生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的质和量与胆红素结石形成有关[1].我们选取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肝细胞溶酶体为研究对象,参照肝细胞免疫电镜研究模型[2],探讨βG与不同类型胆结石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5/1998沈阳地区部分医院手术切除和(或)组织活检,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胆红素结石肝组织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2岁~78岁,平均42岁.胆固醇结石肝组织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4岁~46岁,平均37岁.二组间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23.
24.
25.
近10年来,我科施行胆管囊肿手术10例,其中2例癌变,报告如下。病历报告例1.男,36岁。因肝囊肿内引流术后4个月,出现黄疽2周于1980年1月5日再次入院。患者于1978年9月因肝囊肿在他院行囊肿袋形缝合外引流术,术后囊腔始终未见缩小,于1979年8月第一次入我院,行囊肿空肠Y型吻合术。本次入院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7cm。黄疽指数160u,1分钟胆红质9.8mg/ml,转肽酶300u,尿胆红质阳性。超声波检查肝区可见多个液平段。同位素扫描肝形态失常,左叶放射性稀疏缺损。ERCP检查胆总管上端梗阻。  相似文献   
26.
作者报道用人新鲜大肠癌实体瘤细胞免疫制备的16个McAbs的免疫化学特性。用Sp2/0细胞与新鲜实体瘤细胞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细胞融合。ABC免疫组化法筛选,鉴定抗体和抗原理化性质,以及效价测定,琼脂双扩散法鉴定Ig亚类。用放免等3种方法测定与CEA的反应性,APAAP和血凝法鉴定与细胞抗原的结合。免疫转印技术测定抗原分子量。 61次融合获28孔只与大肠癌组织反应的杂交瘤细胞,16孔经3次克隆化培养。16个多月仍分泌抗体,其中13个为IgG1,3个为IgM,上清效价1:20~160,腹水为10~(-4)~10~(-9)。染色体分析符合杂交瘤特征。  相似文献   
27.
近20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感染途径、病原学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院自1988年1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80例,取得了病死率为0的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8~81岁。本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9/80),寒战(29/80)、肝区疼痛(53/80)、肝区叩痛(61/80)。从发病至确诊1~90天(平均18.5天)。发病后最高体温为38~42℃。入院时白细胞总数超过10.0×109/L者52例(最高30.0×109/L),中性粒细胞超过0.85者38例(最高0.96),血红蛋白低…  相似文献   
28.
1996 - 0 4~ 2 0 0 0 - 0 4,我院急诊行内镜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 2 3例次 ,成功 2 2例次 ,行经鼻插管内镜胆管引流 (ENBD) 19例次 ,其中 8例次行经内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 (EST)加网篮取石 ,内支架 (ERBD)术 3例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急性重症胆管炎 2 3例次中 ,男 14例次 ,女 9例次 ,平均年龄 5 9 6岁 (35~ 85岁 ) ,均有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及高热病史。诊断及引流形式见表 1。表 1 ACST 2 3例原发疾病及引流形式原发疾病病例数引流方式ENBD EST 网篮取石 内支架胆石症 14 14 1…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建立ELISA法测定不同肝脏疾病病人血清β-G活性,并与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比较,31例肝癌病人血清β-G活性(1.16.6&;#177;1.7)明显高于正常人(1:6.5&;#177;1.2)、肝硬化(1:7&;#177;1.6)及肝血管瘤(1:6.9&;#17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AFP、GGT和β-G三者,在肝癌诊断试验中灵敏度分别为67.7%、90.3%和80.6%;特异性为88.2%、76.5%和82.4%准确度为75.0%、85.4%和81.3%,β-G均位于AFP和GGT之间。结论:β-G作为一种体内酶标志,对肝癌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19例胰腺囊性肿瘤的B超、CT、钡餐造影检查(GI)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4例囊腺瘤中2例囊性,2例为不均匀的低回声光团。12例囊腺癌均为囊性,部分病例见条索状分隔或乳头状突起。CT:5例囊腺瘤中3例囊性,2例为不均匀低密度肿物;10例囊腺癌皆为囊性,部分病例见囊壁薄厚不均、乳头状突起、囊内分隔及周围浸润征象。GI:胃肠道受压移位。ERCP见胰管受压移位。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率。GI和ERCP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