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5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HEV相关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HEV相关肝衰竭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34例HEV相关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型、分期、转归、生化指标等临床特点,比较单纯HEV相关肝衰竭、重叠HBV感染的肝衰竭差异.结果 戊型肝炎患者中共有134例发生肝衰竭,占住院戊型肝炎总数的8.45%.单纯HEV相关肝衰竭患者68例,重叠HBV肝衰竭患者66例.两组年龄分别为(56.12±14.29)岁及(48.59±10.91)岁,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EV感染组患者老龄患者比率(≥60岁,45.59%)明显高于重叠组患者(13.64%,P<0.05).单纯组及重叠组患者TBil最高值无差异(P>0.05),但单纯组ALT更高,两组分别为(1250.90±1593.97) U/L和(616.26±797.62) U/L(P<0.05);两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分别为0.72±0.07及0.6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衰竭患者病情转归、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HEV相关肝衰竭患者年龄较大,转氨酶较高,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更高,但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2.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没有DNA序列改变情况下,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其通过相互作用,多途径、多层次影响和调节遗传基因的功能和特性。该特点与中医针灸作用整体性、综合性、双向性、功能性特点具有很大相似性。“理、法、方、穴、术”是实现针灸作用的基础,围绕DNA甲基化、蛋白质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调控形式及相应调控蛋白酶对其展开研究,将为深入阐释“理、法、方、穴、术”的物质基础,探索相应的量化指标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将对指导针灸临床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3.
84.
临床血培养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血流感染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BacT/Alert3D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并归纳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697株临床血液检出菌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6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76株(53.95%);革兰阳性球菌284株(40.75%);真菌23株(3.30%);革兰阳性杆菌14株(2.01%)。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9.32%,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26.15%,未检出碳青酶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小于4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19.44%;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高于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外,对检测的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48.00%。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烷、喹奴普汀/达福普汀高度敏感;真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10%。结论引起医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耐药菌株常见,检出泛耐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碳青酶烯耐药肠杆菌和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  相似文献   
85.
在校学生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HepB)及含麻疹类疫苗规模化查漏补种的重点,为了安全、高效、圆满地完成接种任务,经过卫生局的批准,杭州市在相关学校成立了临时门诊开展规模化疫苗接种活动,兹对其情况和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邹自英  朱冰  汤雪晴  汪璐 《四川医学》2011,32(5):756-758
目的比较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结核抗体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0年8月期间临床确诊或怀疑结核的检样326例,进行涂片抗酸染色、荧光定量PCR检测和采集血样进行结核抗体检查。结果 326例检样中,检出TB-DNA阳性107例,阳性率32.82%。其中脓液、支气管灌洗液和痰液最高,分别为48.84%(86例)、31.71%(82例)、30.39%(102例)。抗酸染色标本痰液阳性率为9.80%,脓液25.58%,支气管灌洗液15.85%。结核抗体阳性率52.45%。抗酸染色法与荧光PCR法的符合率81.60%,而结核抗体检测法与抗酸染色法的符合率61.97%,与荧光PCR检测法的符合率为80.37%。结论三种方法中,以结核抗体法阳性率最高,荧光PCR法次之,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最低。三种方法联合运用,可弥补单独采用1种方法阳性率低的缺点,几种方法之间可相互佐证,从而使准确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术对宫颈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108例宫颈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实施宫颈息肉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较对照组的85.19%高(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97±1.36) ml,较对照组的(14.32±2.67) ml低(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65±1.57) min,术后出血天数为(5.98±2.42) d,较对照组的(18.24±2.54) min、(8.15±3.57) d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复发率为3.70%,较对照组的14.81%、14.81%低(P<0.05)。结论: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宫颈息肉效果较佳,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8.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温剑虎  朱冰 《免疫学杂志》2002,18(4):296-298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膜抗原CD3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肺炎性假瘤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用抗VEGF多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标记物阳性细胞和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结果  81例NSCLC组织上VEGF表达的总阳性率为 72 .84 % ,VEGF在肺癌细胞中主要分布于胞浆、胞膜 ,少量胞外基质也有阳性表达。鳞形细胞癌阳性细胞呈弥散或局灶分布 ,腺癌则呈腺泡状分布。VEGF表达强度同非小细胞肺癌的MVD值紧密相关 ,随VEGF表达强度增高 ,MVD值亦显著增高 (P <0 .0 0 1)。结论VEGF的表达和MVD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 ,可作为NSCLC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调查安徽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六类健康问题现状,并进行城乡相比分析,为今后制订合适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规划提供根据。方法采用PPS抽样,选择安徽省15~69岁城乡居民3 213人,使用2012年度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城乡居民对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以及健康信息等六类的知晓率有显著差别,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结论应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探索适合城乡居民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针对六类问题的单薄环节,积极开展健康干预,从而提高安徽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 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 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 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