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2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20 0 3年 8月 13日 ,“纪念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建站 5 0周年”庆祝大会在福州隆重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国家卫生部、福建省委、福建省人大、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政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卫生监督中心等单位的有关领导 ,以及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编委、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 ,以及来自全省各市、县、区卫生防疫站站长等来宾。省人大副主任黄贤模、省卫生厅厅长杨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和我站站长许龙善在纪念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5 0 0多人欢聚一堂 ,共同庆祝建站 5 0周年。纪念大会由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  相似文献   
92.
升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01例升主动脉根部瘤患者(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2.7岁)的主要病因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58例),主动脉瓣环扩张症(34例),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5例),大动脉炎(4例);术前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6例,主动脉瓣狭窄4例,术前合并有A型夹层26例,急性左心衰竭(5例)。手术类型:Wheat手术4例,传统或改良Cabrol手术13例,David手术1例,Bentall手术83例。同期行主动脉半弓置换术或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16例,全弓置换术或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1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6.9%(7/101),2000年后降至3.6%(3/8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10例,呼吸功能不全9例,肾功能不全9例。术后随访94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5例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出现B型夹层。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手术方法,术前左心功能及手术技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3.
<正> 1989年元月至12月,我院采用BD8828型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369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男性255例,女性134例,年龄10~73岁,平均39岁;右侧201例,左侧188例;肾结石301例,输尿管结石88例;最小结石为0.3×0.6cm,最大为6.8×4.0cm。二、治疗方法:肾和上段输尿管结石仰卧位,中下段及部份上段输尿管结石俯卧位。3cm以下结石采用一次粉碎法;大于3cm及多发性结石,通常采用分次碎石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制一种末端直径可调节的新型免缝合人造主动脉移植物并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方法移植物的主体为涤纶人造血管,血管末端为镍钛合金丝网内衬于双层涤纶之中,血管末端的直径大小可调节,血管吻合方式为直接结扎,无需手工缝合。应用该新型移植物施行猪降主动脉置换手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动物实验8例,死亡1例(死亡率12.5%)。血管置换操作方便,主动脉阻断时间8.5~14.0min(平均11.6min)。存活动物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出血及脊髓、肾脏缺血损伤表现,术后近期(3个月)血管造影见移植物定位良好,血流通畅,无移位、血栓或假性动脉瘤形成。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示移植物愈合情况及内皮化情况良好。结论新型主动脉移植物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组织相容性,符合人工血管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26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连续确诊的26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68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4:1.高血压、长期吸烟以及马凡综合征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其比例分别是51.49%、33.96%、19.03%.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单纯胸痛、背痛及同时胸背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痛或腰痛,以及四肢脉搏异常.患者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1.44%(27/236)和81.25%(26/32).术后并发症和发生率分别为:暂时性脑损伤19.07%(45/236),呼吸功能不全17.80%(42/236),肾功能不全9.32%(22/236),乳糜胸8.47%(20/236). 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马凡综合征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SCORE)对心脏瓣膜术后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至2011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SinoSCORE模型计算全组患者院内预期死亡风险,并验证SinoSCORE与术后并发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肺部感染、使用主动脉内气囊泵(IABP)、延迟拔除气管插管、ICU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二次手术]发生率间的关系,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校准度,采用Youden指数确定SinoSCORE有较好预测价值的术后并发症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入选3407例患者,平均年龄(49.2±13.3)岁.术后院内死亡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可信区间为0.701~0.806),提示模型有较好区分度.总体术后院内死亡率为3.05%(104/3 407),SinoSCORE预测院内死亡率为(3.1士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9.545,P=0.490,提示模型有较好校准度.SinoSCORE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及使用IABP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11和0.718),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5.5、7.5和6.0.结论 SinoSCORE模型预测中国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术后院内死亡风险效果良好,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及使用IABP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禹州市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卫生监督提供支持。方法 2013-2015年,采集十四类食品共计304份样品,依据最新版GB,T4789的检测方法和《河南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作业指导书》,对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阪崎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结果共检测出致病菌阳性样品50份,检出率为16.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7.17%、沙门氏菌为1.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为3.82%、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为11.00%、蜡样芽胞杆菌为18.75%。在禹州市的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肉及肉制品、米粉类、蔬菜及其制品受致病菌污染程度较高。对三年的样品进行致病菌阳性检出率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结论禹州市居民消费的主要食品中存在致病菌污染的风险。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机制,在及早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切实保障食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并总结川崎病(KD)伴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临床特点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7例因KD伴发CAL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1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余6例患者恢复顺利。全组均痊愈出院,1例失访,6例随访5~26个月,无死亡及新的CAL发生。结论诊断KD时必须明确有无CAL,并进行长期随访。一旦有手术指征需及时干预,术中根据CAL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47例,分别采用瓣膜裂隙修补、交界环缩、瓣环环缩、人工环成形、人工腱索、腱索延长等方法行成形术,39例(26.5%)同时运用2种以上成形技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4.1%),术后7个月死亡1例。死亡与手术年龄(≤12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及合并心脏畸形有关。随访结果为2例因二尖瓣反流再发,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余病例术后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瞬时反流量显著低于术前。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