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科2003年9月~2007年9月,使用全反式维A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方案联合诱导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NF-α及IL-1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CE药疹样皮炎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用体重250 g左右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用豚鼠最大值实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并在终末激发后依据致敏结果以及取材时点的不同(分别于24 h、72 h取材),将TCE处理组分为TCE致敏24 h组、72 h组和TCE未致敏24 h组、72 h组;DNCB阳性对照组分为DNCB 24h组和DNCB 72h组。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TNF-α和IL-1的表达。结果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2.1%;TCE致敏24 h组和TCE致敏72 h组的TNF-α及IL-1水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CE致敏与未致敏24 h组、TCE致敏与未致敏72 h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E对豚鼠皮肤具有致敏作用,TNF-α和IL-1在TCE药疹样皮炎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刘婷婷  戴丹  贺敏 《癌症进展》2021,19(17):1782-1784,1792
目的 探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患儿围手术期不同麻醉深度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儿按照不同的麻醉深度分为麻醉A组与麻醉B组,每组100例.麻醉A组患儿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40~49,麻醉B组BIS值为50~59.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分析麻醉前及手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麻醉A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B组(P﹤0.01).麻醉A组患儿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麻醉B组(P﹤0.01),出血量明显低于麻醉B组(P﹤0.01).麻醉前,两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儿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麻醉前(P﹤0.01),CD4+、CD3+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麻醉前(P﹤0.01);麻醉A组患儿CD8+水平明显低于麻醉B组(P﹤0.01),CD4+、CD3+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B组(P﹤0.01).麻醉A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麻醉B组(P﹤0.01).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儿围手术期的不同麻醉深度中,BIS值为40~49时能够较好地缓解患儿的疼痛情况,对术后患儿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4.
戴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2572-2573
对我院无痛人流术96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3—01~2005—12我院流产室接诊的孕7~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96例,年龄20~35岁,均无严重呼吸、循环系统及其他内科合并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额前皮质小胶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情况,了解小胶质细胞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PSD组,每组10只。卒中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抑郁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CUMS)结合孤养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PS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再加以CUMS及孤养法建立PSD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29 d(4周后)及第57 d(8周后)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额前皮质小胶质细胞表达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情况。结果:造模后第29 d PSD组额前皮质OX42(小胶质细胞标记物)与BDNF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及与TrkB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最小,正常对照组均最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SD组与各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及脑卒中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造模后第57 d PSD组额前皮质OX42与BDNF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及OX42与TrkB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为最小,正常对照组均最大。PSD组与各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也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脑卒中组也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抑郁组与脑卒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大鼠额前皮质小胶质细胞表达BDNF及TrkB,其平均光密度值在PSD急性期及慢性期均明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相关。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减少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表达在PSD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飞  段新安  戴丹 《医疗设备信息》2012,(8):144-145,140
本文对BC-200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简述了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北京万东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系统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分析探讨该型DR逆变电源常规性故障的可能原因及分析方法。根据实际维修经验确定DR逆变电源故障的检修一般步骤,依照说明手册,判断故障代码标识为逆变电源故障。按照故障原因结合该DR逆变电源工作原理确定故障排除步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促进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苏醒和预防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ICU死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出ICU时,观察组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专科护理质量,解决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问题,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影响七宝镇社区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原因,为今后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七宝镇12个居委15岁~69岁的常住人口,共240户698人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采用用闵行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对他们的基本信息、吸烟、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及相关健康知识进行调查。结果 50岁以上人群健康知识的知晓率(59.32%)低于平均水平(70.71%);吸烟人群平均在20.04岁开始接触第一支烟,在21.06岁开始每天吸烟;几乎没有吸烟人群接受或主动寻求过戒烟服务;45.56%的受访人群有在一天内吸入别人吸烟产生的烟雾累计超过15分钟,平均吸入天数为5.23天,家里和工作场所是接受被动吸烟的重灾区(58.49%,68.87%);受访者对饮食都比较重视,但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足;受访者中只有30.09%以运动为目的开展体育锻炼。结论七宝镇居民在各方面都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今后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居民的错误意识,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居民改变自己的行为,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