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提高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56岁,肿瘤位于腹膜后,大小3.0cm×3.5cm×4.0cm~4.0cm×4.5cm×6.0cm。结果3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分类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横过睾丸1例     
患儿,男,2岁.因出生后阴囊两侧空虚于2008年5月人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阴茎发育尚可,阴囊两侧空虚,右腹股沟可扪及1.0 cm×1.5 cm大小肿物一枚,活动度好,左侧始终未扪及睾丸.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女性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明确尿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果:早期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下降,逼尿肌压力增加,初始尿意、剩余尿量正常;晚期组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下降明显,初始尿意、剩余尿、膀胱容量显著增加。结论:女性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随着病程延长,膀胱功能改变明显。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膀胱功能,对合并糖尿病的LUTS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均行B超和螺旋CT检查,B超诊断正确率为66.7%(10/15),螺旋CT为86.7%(13/15),术前未确诊2例.3例出血量少的保守治疗,2例行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8例行肾切除术.结论:B超和螺旋CT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治疗以手术和选择性动脉栓塞为主.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介绍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阴茎下弯矫正后尿道缺损短的尿道下裂病例,采用横裁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即Dutckett术式)修复,对于尿道缺损长的重度尿道下裂者,采用Duckett术联合尿道口周围皮肤作Duplay尿道成形后修复(即Duckett Duplay术式),本组采用Duckett术式27例,Duckett Duplay术式3例。结果:30例中,一次手术成功25例(83.3%),尿瘘4例,尿道狭窄合并尿瘘1例,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6-20个月,已治愈的患儿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结论:Duckett术式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基本的较好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有阴茎下弯的阴茎体型上裂,可作为首选,对于重度尿道下裂,可选用Duckett Duplay术式,尿瘘是其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提高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56岁,肿瘤位于腹膜后,大小3.0cm×3.5cm×4.0cm~4.0cm×4.5cm×6.0cm。结果 3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分类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7.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 11月~ 1998年 12月 ,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输尿管狭窄1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0例。男 8例 ,女 2例。年龄 2 5~ 5 5岁 ,平均 45岁。 5例为直肠癌术后复发所致双输尿管下段梗阻 ,双肾积水 ,均有轻重不等的肾功能不全 ;1例输尿管中段结石 ;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第 1次术后出现再狭窄 ,再次手术输尿管长度受限 ;1例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 ,行回肠代膀胱术后 4年。血Cr 30 0~ 40 0mmol/L ,大剂量IVU均示双肾输尿管积水 ,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 1例移植肾 3年尿量进行性减少 ,手术探查及造…  相似文献   
38.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将表浅性膀胱癌 78例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8例 )患者术中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 ,B组 (40例 )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定期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 ,随访时间 3年以上 ,观察患者无瘤间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较B组术后 3年无瘤间期显著延长。术后 1年A组和B组分别有 2例和 6例复发 ,其复发率分别为 5 3%和 1 5 0 %。术后 3年复发率A组和B组分别为 1 8 4 %和4 0 0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和B组分别为 5例 (1 3 2 %)和 7例(1 7 5 %)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中应用低浓度小剂量丝裂霉素粘膜下注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超声在上尿路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在上尿路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经浩,冯秋云,徐仁方,巢志复,车文骏,何小舟,丁鸿,王建平,解斯杰,薛钟1993年6月~1994年6月,采用术中超声监视下行上尿路切开取石术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25...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腺性膀胱炎患者16例,膀胱镜检膀胱黏膜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乳头样、慢性炎症改变。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规律治疗1年,方案为每周1次共4次,每2周1次共4次,其后每月1次共9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结果: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14例痊愈,2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