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医药卫生   14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阐明p38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粘蛋白基因转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建立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吸入,干预组予SB203580腹腔注射。于第7天、第21天处死动物。结果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后出现明显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表现,经SB203580治疗后粘液分泌明显减轻;拮抗p38MAPK后MUCIN5ACTMMP-9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丙烯醛吸入可致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p38 MAPK信号通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MMP-9,最终调控MUCIN5AC基因表达,揭示新的引起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CT影像学特征和Agvhd诱导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47例Ⅱ~Ⅳ度Agvhd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及Agvhd发生时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4例抗Agvhd治疗后肺损伤疗效不佳患者进行肺组织活检,生存期>6个月的患者定期肺功能和CT检查.结果 47例患者在Agvhd后3 d内CT显示20例异常,其中17例疑诊为Agvhd诱导肺损伤(5例弥漫性间质渗出、7例弥漫性间质和肺泡渗出、5例弥漫性间质和部分小叶肺泡渗出);此外,9例患者有双侧胸腔和心包积液,4例伴心肌肥厚.血清IFN-γ和TNF-a水平在有肺损伤和无肺损伤患者分别为:(6.9±1.8)μg/L、(400±102)μg/L和(6.3±1.2)μg/L、(428±83)μ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组织结构破坏、上皮细胞损伤、间质纤维化和以T细胞或巨噬细胞为主的浸润.Agvhd治疗与肺损伤治疗有效率呈正相关(r=0.771,P=0.01).结论 肺是Agvhd作用的靶器官之一,T细胞、巨噬细胞和IFN-Γtnf-α与Agvhd造成肺损伤有关,Agvhd肺损伤可迁延为晚期非感染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6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从糖尿病肾病(DN)存在炎症反应的角度,观察补脾益气升阳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D68标记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轻DN的肾脏损伤,降低蛋白尿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大鼠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脾益气升阳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霉酚酸酯组、雷公藤多苷组,观察8周,检测大鼠体重、肾重、尿量、血糖、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检测尿C-反应蛋白(CR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CD6R标记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补脾益气升阳方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尿量、血糖、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肾重减轻,肾重指数下降,6、8周高剂量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8周末尿CRP降低(P〈0.05);高剂量组肾组织CD6s标记巨噬细胞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脾益气升阳方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降低STZ大鼠尿蛋白与尿CRP的含量;下调CD6S标记巨噬细胞在STZ大鼠肾组织的表达,此可能是其降低DN尿蛋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丹东地区汉族、满族、朝鲜族不同民族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周围骨密度测量,于2010年8月~12月对2203例满、汉、朝鲜族健康人群检测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每10岁一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填写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民族骨峰值分别为0.563±0.076(g/cm2)、0.573±0.085(g/cm2)、0.518±0.100(g/cm2),其骨峰值分别出现在40~49岁、30~39岁、30~39岁三个年龄段。BMD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到80岁以上组BMD最低。40岁以上汉族、满族、朝鲜族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无差异(P>0.05),分别为11.9%,10.7%,9.8%。满族OP发生与年龄正相关(P<0.05);汉族OP发生与性别正相关,女性OP发生率高(P<0.05);朝鲜族OP发生与年龄、长期素食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丹东地区不同民族骨密度调查,有助于建立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个民族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提供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封包治疗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出现腹痛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或自然缓解;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封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痊愈时间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天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复发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6.
中医诊疗的特色优势在于中医思维,而中医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思维的组成部分和有机统一,是独特的人文和生命医学模式。在医学生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树立中医思维与强化临床技能同样重要。本文针对中医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学情现状和心理特点,认为对中医思维的培养要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夯实中医基本功、用中医药的思维发展和评价中医,在思维形成的过程中要勤求古训,重视经典学习,将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取象比类等思维融入诊疗过程中,以培养辨证施治能力为导向和目标。此外,还应为学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机会,使其学有所用,并能持续学习和反思,以促进中医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67.
阴道用替硝唑缓释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替硝唑缓释微囊,考察其在体外的释放度。方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替硝唑缓释微囊,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以100mL,pH4.5的乳酸溶液为释放介质,温度(37&#177;0.5)℃,转速50r&#183;min^-1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替硝唑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囊心囊材质量比为1:1,温度50℃,甲醛用量为2mL&#183;120mL)^-1。(甲醛用量/系统体积),体外缓释时间为240min。结论:替硝唑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简单、成囊性和重复性好,替硝唑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8.
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西医常规基础加中医药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22例,并与单用常规基础治疗的13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项九针结合高压氧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项九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仅血液流态积分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项九针结合高压氧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微循环,加速局部的血液流通,增加病灶组织的血氧供应量。  相似文献   
70.
槲皮素对LPS刺激肺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肺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不同时段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用LPS建立体外A549细胞损伤模型,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不同时间A549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A549细胞在LPS刺激下,NF-κB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而槲皮素能显著抑制其表达。结论NF-κB是炎症反应中重要的核转录蛋白,参与一系列炎症介质的表达。因此,槲皮素抑制LPS诱导A549细胞产生NF-κB,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对炎症因子负性调控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