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8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鼠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s)及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正常饮食)、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政+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取主动脉起始部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其余部分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NMPs的表达水平。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对实验鼠行空腹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及CRP的水平。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血脂学及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结束时模型组TC、TG、L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MMP-2、MMP-9相对值模型组8618±549和9054±3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对照组5314±163和6178±254),而阿托伐他汀组3397±453和6805±368,低于模型组(P〈0.01);CRP模型组(18.64±0.9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0.2)mg/L,而阿托伐他汀组(12.52±0.65)mg/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对照组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比阿托伐他组显著,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CRP的表达,在稳定粥样斑块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危重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危重病患者床旁协助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2月-2001年9月间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共3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3.5%,大量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占22.6%,及时心包定位穿刺;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为12.9%,2例行急诊二次换瓣成功;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为9.68%,急性重症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大面积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尖端扭转性室速、冠心病左心衰合并肺部感杂各2例,各占6.45%。主动脉夹层破裂、心源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面积肺栓塞抢救效果差。结论:大量心包或胸腔积液、人工瓣膜急性功能障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左心衰、各种休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脏以及相关急症,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病因诊断、抢救治疗的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56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周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AA诱导的PAG≥20%,同时ADP诱导的PAG≥70%者为AR;仅符合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符合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156例患者中AR发生率为22.44%(35例),ASR发生率是17.95%(28例),AS发生率是59.62%(93例)。AR+ASR组中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28.57%)较AS组(9.68%)多(P<0.05);AR+ASR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AS组(P<0.05)。结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AR+ASR发生率为40.38%;AR或ASR者血浆胆固醇浓度较高;糖尿病患者AR或ASR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及 6 0例AMI患者静脉血BNP浓度。结果 AMI心功能Killip3级组、Killip2级组及Killip1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Killip2级组、Killip1级组和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1) ;冠脉 3支病变组BNP浓度高于 1支病变组(P <0 0 0 5) ,广泛前壁组 (E组 )、前壁和 /或前间壁组 (A组 )BNP浓度均高于下壁和 /或后壁组 (I组 ) (按梗死部位分组 ,P <0 0 5) ;E组和A组间BN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AMI时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 ,心衰越重其浓度越高 ,3支病变或前壁梗死患者变化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内源性H2松弛素(H2RLX)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NYHA分级的关系,研究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140例,慢性心力衰竭组109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予入院第1天清晨平卧、静息状态下抽取静脉血以检测LDL-胆固醇、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清除率、脑钠肽(BNP)等,用ELISA法检测血H2RLX、I型胶原的表达量,心脏超声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H2RLX水平[0.604(0.419~0.743)pg/m L],与对照组[0.390(0.355~0.425)pg/m L]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YHA分级越高,慢性心力衰竭组H2RLX和I型胶原升高趋势越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2RLX与I型胶原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85,P<0.001);4H2RLX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半年内心血管事件预后有预测作用。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H2RLX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心室纤维化过程;血浆H2RLX水平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并对心血管事件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6.
Connexin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73例冠心病患者和148例对照的Connexin37基因C1019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两组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冠心病组的Connexin37基因TT和T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4.9%比39.2%,P<0.05),同样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5.3%比23.6%,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T等位基因携带者(TT+TC)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CC基因型的2.34倍(95%的CI为1.03-5.32,P<0.05)。结论Connexin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关,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早期FIB水平将104例AMI患者分为FIB正常组(n=43,FIB≤4.0g/L)和FIB升高组(n=61,FIB>4.0g/L),随访1年,观察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缺血发作性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情况,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结果、左室射血分数)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IB升高组发生心源性死亡11例(18.0%)、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45.9%)、严重心律失常21例(34.4%)、多支血管病变41例(67.2%)、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主干24例(39.3%)、左室射血分数(56.90±14.11)%,与FIB正常组各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与AMI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关系密切,FIB升高可作为AMI患者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8.
临床上常用食管心房调搏常规刺激法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室上速未能诱发。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门诊或住院确诊及拟诊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在检查中采用常规刺激法不能诱发时,用静脉注射阿托品联合短阵猝发法诱发,明显提高了诱发率,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3例为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2,MMP-9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另选稳定型心绞痛组(sA)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作为对照。结果:ACS组血清MMP-2,MMP-9,hs—CRP的水平高于SA组(P〈0.05)及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MMP-2,MMP-9,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ACS组患者血清MMP-9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MMP-2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AMI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Ⅰ水平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MMP-2,MMP-9在ACS中的高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血清学指标,其水平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联合检测血清MMP-2,MMP-9与hs—CRP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斑块稳定性、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0.
siRNA干扰SLC7a8对NRK-52E细胞摄取左旋多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选择性下调高血压相关基因SLC7a8的表达,探讨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摄取左旋多巴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3个针对大鼠SLC7a8基因的特异性siRNA片段(siRNA-1、siRNA-2、siRNA-3),以含非特异性编码序列的siRNA-con为对照。将上述3个片段及阴性对照通过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至NRK-52E内,通过流式细胞仪估算转染效率后经RT-PCR初步筛选高效率干扰片段,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的干扰效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空白对照组(blank)、siRNA-con转染组和SLC7a8基因特异性沉默组不同时点(6、12、24、36、48、60、72、120min)NRK-52E内左旋多巴的浓度。结果:流式细胞仪测定siRNA转染NRK-52E效率为94%,RT-PCR初步筛选结果显示siRNA-1、3干扰效率较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siRNA-3组在蛋白水平的干扰效率较高,而对照组siRNA-con与空白对照组(blank)的SLC7a8表达差异不明显。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NRK-52E对左旋多巴的吸收结果显示干扰组不同时点(6、12、24、36、48、60、72、120min)细胞内左旋多巴浓度均低于siRNA-con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照组siRNA-con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结论:RNA干扰技术能选择性下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LC7a8的表达水平;SLC7a8基因特异沉默后NRK-52E对左旋多巴的摄取在各个不同时点(6、12、24、36、48、60、72、120min)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