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医药卫生   480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了解福州市2016-2020年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20年通过网络招募方式在福州市开展MSM调查,调查内容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包括人口学、行为学和抗体筛查情况等,采用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共计调查11 864人,MSM人群HIV感染率为3.82%(453/11 864),各年份分别为4.48%、4.24%、3.27%、5.01%和2.36%,历年监测MSM人群HIV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χ2=9.802, P < 0.001)。最近6个月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由89.45%下降到79.21%,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由0.38%上升到2.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97.51%下降到94.53%,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本地居住时间≥1年、最近6个月未发生肛交性行为或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知晓艾滋病知识均为MSM人群HIV感染的保护因素; 吸毒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则会增加MSM人群HIV感染的风险。  结论  福州市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呈现下降态势,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同性肛交使用安全套比例均呈现下降态势,应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和流动性大的MSM人群,加强以安全套推广使用和HIV检测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MSM人群HIV疫情。  相似文献   
52.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4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 1995~ 1998年收治的GCS 3~ 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恢复良好 18例 ( 4 2 .9% ) ,中、重残 8例 ( 19% ) ,植物生存 5例 ( 11.9% ) ,死亡 11例 ( 2 6 2 % )。结论 :颅脑损伤救治是综合治疗过程 ,注重紧急手术的技巧 ,强化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 ,有利于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p16,PCNA和CD4 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法 ,对 90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4 3例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72~ 144个月。结果 :( 1)p16表达强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0 3) ,PCNA的表达则相反 (P =0 .0 2 6) ,CD4 4V6的表达强度及百分比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 2 )CD4 4V6染色百分比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P =0 .0 35) ,回归系数为 0 .2 4 6。结论 :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关。CD4 4V6表达的百分比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4.
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监护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朱光君  常文  刘翠华 《医学信息》2007,20(9):1715-1717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压(IAP)急剧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后,引起了包括心、肺、肾、脑、胃肠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其发生发展比较隐匿,常被其他症状所有掩盖,病死率极高四。(中外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62.5%-75%)可见于创伤、休克、烧伤、器官移植等多种疾病的病人。早期识别高危病人,监测脏器功能,实施预见性监护,对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溴隐停和美多巴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催醒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7年来收治的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病人51例,其中用溴隐停和美多巴催醒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对 照组)21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者9例,占30.0%;中残和重残者各7例,占23.3%;持续植物状态(PVS)者8例,占26.7%;平均昏迷时间124天,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溴隐停和美多巴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有良好的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抑炎因子IL-10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与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关系,寻找简便易行能较好反映气道炎症客观指标。方法对42例症状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采用RT-PCR方法,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普米克TM气雾剂200~1000 μg/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β actin mRNA,IL-10/β-actin mRNA表达动态监测,并与健康人对比。结果 GM-CSF /β-actin与IL-10/β-actin相对比值在症状期哮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2.751 7±0.695和5.097 2±0.853(P=0.038)。抗炎治疗后随症状缓解,PBMCs GM-CSF /β-actin与IL-10/β-actin相对比值下降至2.426±0.755(P=0.000)。结论动态观察炎症因子/抑炎因子的相对值-GM-CSF/IL-10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变化,对于客观判断临床疗效及指导进一步的抗炎治疗可能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应用HDI型超9彩色声像仪,观察4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8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两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两侧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内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发现:(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主干与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发现粥样硬化斑块32例,占78.0%;(2)脑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脑梗死组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舒张期末流速值、最高流速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反映外周阻力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软斑块是可能发生潜在老年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8.
对小白鼠免疫功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肺宝颗粒 1 3.4g/kg(相当生药 2 5 .8g/kg) ,能明显促进鸡红细胞免疫的小白鼠血清溶血素 (IgM)生成 ,具有增强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6 .7g/kg(相当生药 1 2 .9g/kg)能促进小白鼠网状内皮系统 (RES)吞噬功能 ,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1 3.4g/kg对卡介苗 (活菌 )所致小白鼠迟发超敏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 ) ,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能明显提高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介绍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我院 180例冠脉架桥手术 (CABG)患者麻醉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 ,阈下值氯胺酮 ,常规剂量芬太尼诱导 ,异氟醚、异丙酚持续镇静的麻醉方法 ,分析180例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麻醉用药情况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 :本组麻醉诱导平稳 ,循环稳定 ,体外循环时间平均 115min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5 5min。围术期死亡率 0 6 % (1例死于鱼精蛋白过敏 )。患者术后清醒时间 46h ,拔管时间平均 14h。结论 :即使是在严重冠心病患者 ,采用多种小剂量镇静药及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维持的麻醉方法 ,能获得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从而有效防止围手术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虽然发病率较低 ,但病情重 ,处理困难 ,死亡率高( 1) ;恰当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 18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4~ 1998年间共收治脑室内出血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 5 7.3岁。经临床和CT证实为高血压脑室内出血。血肿部位和GCS评分 单侧脑室 8例 ,单侧三、四脑室5例 ,双侧脑室 2例 ,双侧三、四脑室 3例。GCS 3~ 7分 13例 ,8~ 9分 4例 ,10分 1例。治疗方法 入院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外科治疗。在局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