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扎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产妇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扎术治疗。观察成功止血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42例产妇中经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扎术治疗均成功止血。术中出血量为(617.52±238)mL,术后24 h出血量为(109.30±40.20)mL。术中分别予以12例产妇400~800 mL的输血量。无子宫切除及子宫坏死、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及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周妇科及超声复查子宫复旧良好。无晚期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发生。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扎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张国红 《医学信息》2010,23(6):1597-1598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本院妇产科门诊采用LEEP术治疗的38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EEP术的手术时间(5.3±1.6)min,术中出血量为(8.35±3.1)ml.其中出血量≤5 ml 者占75.0%;出血量5~10 ml 者占23.95%;出血量≥10 ml 者占1.05%.病理分级一致者占62.11%;级别下降者占26.84%;11.05%级别上升.手术切缘阳性占0.51%.结论 LEE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较理想的方法.早发现、早治疗癌前病变可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脾氨肽佐治支气管哮喘(哮喘)对血浆白细胞介素及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哮喘患者98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按照哮喘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治疗,每个月前15 d 每日2支,后15 d 不用,连续应用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以及 IL-5/ IL-10水平比与 FEV1%及 ACT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 IL-5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或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 FEV1%和 ACT 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 IL-5/IL-10水平比与 FEV1%呈负相关(r =-0.6217,P =0.024),与 ACT 评分呈负相关(r =-0.6831,P =0.019)。结论脾氨肽佐治哮喘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 IL-10水平、下调 IL-5水平,从而抑制嗜酸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减少 IgE 的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疫苗管理和使用情况,为制定流感大流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调查表调查全省县(区)级疾控机构,Epidata录入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家县区级疾控中心中,90家从上级疾控中心购置疫苗,占93.7%。仅2家将流感疫苗接种纳入医保范畴,占4.2%;仅1家制定流感疫苗接种减免政策,占2.1%。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婴幼儿和中小学生。2008年出库成人型疫苗197 691份,实际接种193 984人份;出库儿童型疫苗259 253份,实际接种258 199份;2008年全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为0.1011%,成人接种率为0.0030%。结论安徽省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应提高重点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兔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血肿块移植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折后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的骨再生潜能,以及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促进骨折愈合的新途径。方法:在新西兰兔胫骨上制造骨缺损模型,3d后取出骨血肿,并从股骨抽骨髓血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将骨髓基质细胞联合骨血肿块回植到实验组骨缺损区;对照组骨缺损区则单纯行骨血肿块回植。定期拍X线片和取出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骨缺损处骨痂生成数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骨髓基质细胞联合骨血肿块移植组的骨痂形成数量和骨膜反应明显多于以单纯骨血肿块移植组;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成骨样细胞形成数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有较强的骨再生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血肿块联合移植比单纯骨血肿移植成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国内外有许多文献报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38.5%,但其病因尚未明确。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术后心律失常非常重要。我院自1990年3月~2004年3月对64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了至少连续72小时心电监护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发生心律失常152例,发生率为23.5%。现就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随着剖宫产的提高,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多见于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周围包块,多伴有周期性疼痛等特点,药物治疗可减轻症状,本文对38例剖宫产术后AW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339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比和这些患者对急诊抢救室资源的利用情况.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急诊抢救室的死亡病例,共33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在抢救室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与否及使用时间、是否行胸外按压等情况.结果:构成比由高到低的疾病依次为猝死(18%)、恶性肿瘤(16.2%)、急性脑出血(14.5%)、急性呼吸道感染(13.6%)、急性脑梗死(8.8%)、心血管病(7.7%)、外伤(5.6%)、上消化道出血(4.1%).患者在抢救室时间,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明显长于外伤、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猝死(P<0.05).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使用比例和实施胸外按压比例均明显低于猝死、外伤、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患者(P<0.01).结论: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以猝死、恶性肿瘤、急性脑出血、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脑梗死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1999年8月至2008年5月我科诊治5例进行性偏侧萎缩症,报道如下。例1.女性,42岁,5年前发现进行性左面部萎缩。于2年前开始左颈、左肩亦逐渐萎缩,左上、下肢变细,左乳房缩小。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反射对称(++)。左面、左颈、左肩、左胸、腹部萎缩,左上、下肢较对侧细,左乳房较右侧小。上述受累部位皮肤松弛而薄,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弹性差而有皱折,与对侧明显不同。EEG正常,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例2.女性,39岁,于3年前发现右面部萎缩,呈缓慢进行性发展,未引起注意。1年前开始右颈、右肩、右上、下肢亦逐渐萎缩,右乳房变小。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反射对称(++)。以躯干中线为界,两侧明显不对称。右侧鼻唇沟略浅,右面、右颈、右肩部及右侧躯干萎缩,右上、下肢较对侧细,右乳房较左侧小。受累部位皮肤松弛变薄,没有弹性,有皱折,皮下脂肪消失,颇似老年妇女外貌。EEG及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例3.女性,46岁,约6年前开始左脸逐渐变小,左脸皮肤变薄,但未能引起注意。1年前发现左上、下肢变细,左手、脚和乳房逐渐变小呈进行性发展。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可能与食管癌发生有关的线粒体DNA(mtDNA)体细胞突变,尤其是与D单倍群患者相关联的体细胞突变。方法:收集24例配对的潮汕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对mtDNA的D环区和决定D单倍群的多态性位点5178邻近区域直接测序。结果:食管癌癌组织的mtDNA体细胞突变主要为D环区的np303~309单个胞嘧啶核苷酸(C)重复序列处的插入或缺失C。癌旁正常组织np303~309的C数目为9的患者,其配对癌组织发生np303~309体细胞突变率明显高于C数目≤8个的患者。D单倍群癌旁正常组织np303~309的C数目为9的频率高于非D单倍群,D单倍群在该位点的体细胞突变率也高于非D单倍群。结论:食管癌癌组织np303~309的体细胞突变率与癌旁正常组织np303~309的C数目有关。np303~309体细胞突变可能是评价潮汕食管癌高危个体尤其是D单倍群个体发生食管癌潜在可能性的有意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