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的研究脊髓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细胞骨架蛋白——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细胞化学(SABC)技术鉴定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β-微管蛋白-Ⅲ在脊髓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β-微管蛋白-Ⅲ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分化第1天,β-微管蛋白-Ⅲ表达较弱;随着细胞的发育,分化第4天时β-微管蛋白-Ⅲ表达增强,其阳性反应物分布于核周,并伸出突起;β-微管蛋白-Ⅲ的含量也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增多;然而分化第7天时,β-微管蛋白-Ⅲ表达减少。结论在脊髓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细胞骨架蛋白——β-微管蛋白-Ⅲ影响和促进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422.
综合性介入诊治中心规范化护理管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性介入治疗中心规范化护理管理的作用,以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方法 制定全新的管理体制,完善介入规章制度、职责,规范化各种操作流程和护理规范,设计介入护理记录单;培养介入专科护士;建立横向衔接的介入护理模式;加强介入护理质量控制,完善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介入耗材电脑信息化统一管理等.结果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技能明显提高,能够承担各种疑难、大型介入手术的配合、抢救工作,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达标;使介入中心管理具有向心性、凝聚力,护理管理走向了正规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结论 成立综合性介入诊治中心,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2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其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对头颈部创伤性异物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19例创伤性头颈部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SCT行头颈部扫描,其中7例行CTA扫描.对异物所处位置及其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异物位置:眼球后1例,眼眶穿通插入颞部4例,额骨穿通入侵额叶1例,筛窦区1例,颈前区5例,颈侧区3例,颈后区4例;异物性质:石头2例,金属12例,鱼刺1例,木质物3例,玻璃1例;异物导致的组织损伤:血管损伤2例次(损伤血管后游走性异物1例),紧贴邻近大血管1例次,眼球损伤4例次,视神经损伤1例次,甲状腺损伤2例次,软组织挫伤18例次,骨折15例次,脑挫伤2例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除1例血管内异物因游走而改变位置外,CT定位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结合CTA能够多角度观测头颈部异物,准确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异物性质和伴发血管损伤的判断也比较可靠,对临床术前治疗计划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4.
葛琳华  张伟国  束蓉 《上海口腔医学》2000,9(4):228-229,253
目的 观察低浓度氟和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状况,探讨其对成骨细胞发育、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并通过细胞计数观察低浓度和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结果 MC373-E1成骨细胞稳定生长,地塞米松组在培养早期细胞数明显增高,而氟组细胞数在整个培养期没有增高趋势。结论 在体外,低浓度地塞米松对分化幼稚的MC3T3-E1成骨细胞有直接促增殖作用,而低浓度氟对其增殖不发挥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2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图像结合轴位图像对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四肢动脉损伤患者的下肢或上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本组病例中动脉断裂5例,其中1例显示有血栓形成;动脉闭塞4例,均有血栓形成;动脉狭窄2例,其中1例为外压性,另1例为血栓形成所致;假性动脉瘤形成9例,均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1例。14例患者进行了血管探查手术,MSCTA对于血管损伤和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完全符合,而对动脉血栓显示的准确率为71.4%。结论MSCTA对于创伤性血管损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推广用于创伤患者血管损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26.
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对小肠梗阻的定位诊断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s,MPR)结合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在机械性小肠梗阻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120例临床怀疑小肠梗阻患者行64层MSCT扫描,其中72例存在小肠梗阻,48例无小肠梗阻.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腹部放射学医师分别独立解释单纯横断位、横断位+冠状位和MPR+CPR图像,确定梗阻点或移行带,诊断可靠性按照1~3级予以评分.结果 两名医师采用不同重组影像进行小肠梗阻定位的准确性分别为:单纯横轴位79%和78%,横轴位+冠状位90%和92%,MPR+CPR 97%和99%.MPR+CPR与单纯横轴位的定位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重组影像的平均可信度积分分别为:单纯横轴位2.181和2.139,横轴位+冠状位2.486和2.569,MPR+CPR 2.931和2.959.MPR+CPR的可信度积分较单纯横轴位和横轴位+冠状位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MPR结合CPR对小肠梗阻的定位诊断更加准确可靠,可作为小肠梗阻MSCT检查的常规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27.
脑胶质瘤MR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胶质瘤MR灌注血容量变化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微血管形态变化的关系.资料与片法对49例胶质瘤患者行动态磁敏感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灌注扫描,测定胶质瘤的最大相对脑血容灌注值(maximum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max).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级别及类型胶质瘤的灌注差异,并对病理标本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及管腔大小,二元线性回归分析rCBVmax值与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腔径的关系.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间rCBVmax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该值不仅与微血管密度有关,而且与管腔径线也有明显的关系,且肿瘤微血管腔径大小对于rCBV-max值的影响更大,回归方程为Y=1.047+0.219X1+0.055X2(F=10.33,P<0.01;R=0.557).结论 DSC灌注的rCBVmax值与肿瘤微血管特征关系密切,胶质瘤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腔径变化是MR灌注血容量变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28.
胸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并分析4例胸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病史.结果:4例患者中有手术外伤史者3人,其中1例有复发.韧带样纤维瘤CT表现为比相邻肌肉的密度稍低的肿块,CT值约50-60Hu,增强后有轻度强化.在MRI上可因肿瘤内成分的不同而引起T2WI信号变化.术中见肿瘤质硬,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可破坏周围骨质及肌肉.结论:韧带样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容易局部复发,术前症状不典型,在影像学上没有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29.
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星形细胞肿瘤CTP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53例脑肿瘤患者,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星形细胞肿瘤者纳入研究对象。CTP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进行灌注扫描,在AW4.2P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测定肿瘤最大灌注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F、CBV、MTT及PS值。手术获取脑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和MVD测定。结果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CBF、CBV、PS和MVD值均显著高于相对应正常侧脑组织(P<0.01),而MT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GBM组的CBF、CBV、PS及MVD值均显著高于LGA组(P<0.01),而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肿瘤CTP参数CBF、CBV、PS与MVD均有显著线性正相关(r=0.819,0.862,0.776,P<0.01),以CBV值最强,而MTT与MVD无相关性(r=-0.320, P>0.05)。结论CTP参数CBF、CBV及PS值对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30.
作者对一例少见的复发性胎儿横纹肌瘤进行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发和复发肿瘤均主要由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肌母细胞和幼稚的横纹肌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栅栏状和束状密集排列,肌母细胞和横纹肌细胞主要排列于肿瘤周缘,其MG和Mactin染色均阳性。电镜下可见胞浆内有肌原纤维、幼稚的Z线及原始肌节。该肿瘤尽管有包膜,但在包膜外也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肿瘤中尚见有多量骨样组织及富于血管粘液的区域。文中还对该肿瘤与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蝾螈瘤以及分化好的横纹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胎儿横纹肌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复发和恶性改变倾向,故临床治疗时应视其为临界瘤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