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失衡造成的代谢性骨病。破骨细胞通过吸收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产生的能量,并分化激活代谢程序。代谢重编程产生能量以支持单核前体细胞向多核破骨细胞的表型改变,并促进骨吸收,这是终末分化成熟破骨细胞主要的功能,所有代谢途径紧密联系。因此研究不同能量、不同环境下,破骨细胞代谢重编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对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经过语音治疗获得正常语音的腭裂患者进行语音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2012—2013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采用音韵治疗改变构音位置的方法进行规范的语音治疗后获得正常语音的32例腭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辅音错误构音的类型、语音治疗总次数、语音治疗前辅音错误个数、语音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语音治疗时的年龄等。采用SPSS 16.0对治疗次数与语音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辅音错误个数及类型以及训练时的年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治疗次数≤5次者10例;6~10次者17例;11~20次者5例。治疗次数与错误音节数呈正相关(rs=0.394,P=0.026),错误音节数每增加1个,治疗次数平均增加0.570次,可信区间为0.137~1.004。治疗次数与年龄呈负相关趋势(P=0.055),5~10岁的患者比大于10岁的患者治疗次数更少,需要的时间更短。治疗次数与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无相关性(rs=-0.136,P=0.459)。结论 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的腭裂患者经过规范的语音治疗,语音都能康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但所需治疗时间有差异。错误音节数越多的患儿,治疗次数越多;10岁以上的患者比10岁以下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3.
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大龄腭裂患者的治疗模式,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方法对37例年龄大于6岁(含6岁)的腭裂患者进行同期腭裂与腭咽肌瓣咽成形整复术,并对其术后10~15个月的效果进行了随访和语音评估。结果22例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完全,15例术后虽仍有腭咽闭合不全,但在鼻咽纤维镜下腭咽闭合度达85%以上;所有患者X线侧位咽腔造影显示软腭与咽后壁贴合;语音检测显示,高鼻音和鼻漏气程度显著下降,辅音清晰度提高。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为改善其生存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腭裂及单纯唇裂患者在不同语音状态下腭帆提肌伸缩能力和倾斜角度的差异.方法 使用MRI拍摄3组研究对象:①单纯唇裂组(对照组)8例;②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组(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VPI组)7例;③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完全组(velopharyngeal competence,VPC组)l0例,在静止位以及发"a"、"i"、"m"音时腭帆提肌的影像,并分析各图像中腭帆提肌垂直段的长度以及相对于面中份矢状面角度变化.结果 3组儿童随发"a"、"i"、"m"音,腭帆提肌垂直段的长度收缩率依次为[(13.5±11.7)%、(11.1±10.8)%、(8. 2±14.3)%];随发"a"、"i"、"m"音,相对于面中份矢状面角度依次变小[(43.18±4.984)°、(43.08±4.879)°、(39.48±5.046)°];3组研究对象发音时腭帆提肌长度和角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腭裂患者术后腭帆提肌的运动能力与单纯唇裂患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易层"贴敷疗法不同换药时间对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影响。方法: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每日换药组(A组)和3日换药组(B组),各20例,治疗时间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指标的缓解状况。结果:A组疼痛指标积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易层"贴敷疗法每日换药在缓解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中较3日换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艾滋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HIV/MTB)双重感染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HIV/MTB双重感染合并ATB-DIL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9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则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 g,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症状和体征、临床总有效率、CD4+T淋巴细胞数、血清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血清ALT、AST、TBIL、ALP和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且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WBC、PCT、Hs-CRP和ES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HIV/MTB双重感染合并ATB-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对机体免疫重建有一定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7.
聚丙烯网乳房塑形和支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的乳房塑形和支持作用。方法 以小型猪作实验动物 ,在其皮下置入聚丙烯网 ,用扩张器扩张未加网和加网的皮肤 ,模拟重力对乳房皮肤和置入的聚丙烯网的牵拉作用。分两次采集标本 ,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 与正常皮肤相比 ,未加网扩张皮肤的生物力学性能降低 ,组织学性质改变 ,而加网的扩张皮肤则否 ;聚丙烯网的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远小于皮肤。结论 聚丙烯网对受牵拉的皮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加用聚丙烯网能取得较好的乳房塑形和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华西改良腭咽肌瓣和Hogan咽后壁瓣2种术式在大龄腭裂患者术后腭咽功能和语音状况的变化,为临床大龄患者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01~2011-01行Hogan咽后壁瓣咽成形术(PF组,32例)和华西改良腭咽肌瓣咽成形术(P+SP组,49例)的患者,对其术后的腭咽闭合状况、共鸣、鼻漏气及辅音正确率、鼻呼吸通畅度进行分析对比统计。结果:PF组术后21例(62.50%)腭咽闭合完全;6例(18.75%)术后语音完全清晰。P+SP组术后VPC 30例(61.22%)腭咽闭合完全;13例(25.63%)语音完全清晰。PF组术后20例(62.5%)出现打鼾现象,P+SP组术后32例(65.31%)患者出现打鼾现象。PF和P+SP术式对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率、高鼻音、鼻漏气、辅音正确率以及呼吸的改变无差别。结论:2种术式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  相似文献   
29.
文题释义: “龟板-鹿角”药对:是龟鹿二仙胶、左归丸等经典补肾方剂发挥治疗作用的核心,具有补肾强骨之功,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融合多向药理学与系统生物学思维,通过对生物系统分子的网络构建分析,探索药物的成分-靶点-通路-疾病之间的整体作用关系,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背景:“龟板-鹿角”药对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经典中药配伍方式,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其药理学分子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经典补肾中药药对“龟板-鹿角”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从BATMAN-TCM、TCM-MESH、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手工检索文献获取“龟板-鹿角”药对的活性成分及治疗作用靶点。从毒理组学比较数据库、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靶点,与“龟板-鹿角”作用靶点取交集确定治疗作用靶标基因。通过STRING网站构建靶标基因间蛋白互作网络关系;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活性成分-靶标基因网络、核心靶标基因互作网络;借助DAVID、KOBAS等在线工具对靶标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及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过程或通路(P < 0.05);通过SwissDock进行核心基因与活性成分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与结论:①检索筛选得到“龟板-鹿角”药对含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等21个有效活性成分,对应183个骨质疏松症治疗靶标基因,药对、活性成分、靶标基因形成紧密联系的互作网络关系;②筛选出INS、ALB、TNF等10个核心基因,靶标基因主要富集于衰老、药物反应等66个基因本体论过程,缺氧诱导因子1、卵巢类固醇生成等27个信号通路;③靶标基因INS与丙氨酸、雄激素,ALB与丙氨酸等获得了较高的分子对接评分,亲和力较好;④结果表明,“龟板-鹿角”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靶标基因存在复杂网络关系,靶标基因富集于多个联系密切且复杂的信号通路,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反应、性激素调控等多层次以调节骨修复重建的动态平衡,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发展。 ORCID: 0000-0003-0247-9863(李绍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低龄腭裂患儿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规律,及与年龄、腭裂类型和不同复诊时间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有2次以上复诊记录的5岁以下腭裂患者,回顾其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连续性评估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65例患者,其中31例患者出现前后腭咽闭合功能不一致,即初次复诊判定为腭咽闭合不全(VPI)而在二次复诊转为腭咽闭合完全(VPC),占总数18.79%;134例患者前后复诊腭咽闭合功能一致。腭咽闭合功能前后一致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小于不一致的患者。手术年龄越小,在初次复诊时,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更容易达到稳定。患者在术后15、28、40个月时,腭咽闭合功能达到稳定的比例为80%、90%、95%。结论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动态过程,早期的VPI可能发展为VPC,但VPC不会再转变为VPI。复诊时间是腭咽闭合功能评估结果前后一致性最重要的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复诊时间,有利于获得稳定准确的腭咽闭合功能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