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71.
对我国现有医学信息资源进行简单归纳,列出可供基层医务人员获取的信息资源及其种类。根据调研结果,对基层卫生管理部门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学信息资源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各类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基层医生继续学习和管理机构资源分配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分析犬、猫伤人事件的时间分布特点及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为居民饲养宠物及防范自身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某医院2008—2011年犬伤人(咬伤/抓伤)61 883例及2008—2009年猫伤人(咬伤/抓伤)1 878例的急诊就诊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并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犬、猫日伤人次数的预报方程。结果犬伤人次数的年分布曲线为单峰型,夏季最高,占总就诊人数的32.3%;春、秋季次之,分别占23.7%和25.5%;冬季最低,占18.6%。猫伤人事件在夏、秋季均处于高发期,分别占32.8%和30.2%;冬、春季为低发期,合计占37.0%。犬伤人次数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0.68,0.70,0.37,0.18,均P=0.000);与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风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0.62,-0.57,-0.12,均P=0.000)。猫伤人次数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3,0.296,0.318,0.237,0.097,均P=0.000);与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风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0,-0.268,-0.249,-0.084,均P=0.000)。结论犬、猫伤人次数可能与气象要素有关,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73.
背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是多发性硬化症的经典动物模型。目前国内的模型多呈现单向病程。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l诱导具有免疫易感性的SJL/J小鼠,有可能建立与多发性硬化不仅临床表现及病理反应接近,而且病程相似的复发缓解型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动物实验模型。目的:建立与多发性硬化不仅临床表现、病理接近,而且病程相似的较为理想的复发缓解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设计:完全随机设计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信息中心和神经病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2/06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病理研究室进行。选用8~12周龄雌性SJL/J小鼠60只,随机分为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1组各30只。千预: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l免疫雌性SJL/J小鼠,制作复发缓解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观察其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应用苏木精一伊红,Luxol固蓝髓鞘染色等方法观察模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种髓鞘蛋白脂质蛋白肽段免疫的小鼠出现缓解-复发的特点以及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②病理学及体质量和神经功能变化评分。结果:全部60只小鼠均纳入分析。①两种髓鞘蛋白脂质蛋白肽段免疫的小鼠发病均具有缓解-复发的特点,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小鼠发病时脑和脊髓组织显示明显的血管鞘形成、卫星现象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脱髓鞘改变。②体质量变化:免疫前两组小鼠体质量为(17.84&;#177;2.59),(17.88&;#177;0.52)g。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1组发病早,恢复快,免疫后小鼠体质量增加减缓,60d内体质量增长到(23.52&;#177;2.37)g。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组发病晚,恢复相对较慢,免疫后小鼠体质量较免疫前略有下降,60d时体质量为(16.70&;#177;0.46)g。③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最高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3.86&;#177;1.10,3.71&;#177;1.05,t=0.49,P=0.628)。结论:①髓鞘蛋白脂质蛋白的两种不同抗原肽段,均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②两种模型虽然同样具有缓解一复发的特点,发作严重程度也无明显差别,但也有其不同点: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l组发病早,恢复快,而且体质量变化明显,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l组发病晚,恢复相对较慢,发病期及恢复期体质量变化幅度较小,提示这可能与两种多肽的结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4.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性别差异的原因。方法应用髓鞘脂质蛋白139 151 (PLP139 151)免疫诱导建立EAE模型,观察雌雄小鼠病情的差异,采用MTT、ELISA法,检测外周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反应的性别差异。结果雌性小鼠的平均发病时间(15±2.1)d,早于雄性的(22±4.3)d,病程有复发-缓解的特点,而雄性则多呈一过性发病;EAE雌雄小鼠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γ-干扰素分泌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雄性小鼠白细胞介素4(IL- 4)分泌明显高于雌性小鼠( P <0.01)。结论PLP139 151诱发小鼠EAE性别差异可能与雄性小鼠外周淋巴细胞分泌IL- 4水平较高,具有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定量分析日均气温、相对湿度与犬咬伤就诊人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北京市三所综合型三甲医院的犬咬伤急诊就诊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资料。定量评估日均气温、相对湿度与犬咬伤就诊人数的关系。结果当平均气温5.6℃时,每升高1℃,犬咬伤日均就诊人数增加2.46%(95%CI:2.36%~2.66%)。当相对湿度72%时,每增加1%,犬咬伤日均就诊人数增加0.58%(95%CI:0.57%~0.75%)。广义相加模型对犬咬伤月均就诊人数的预报和逐步回归模型对日均人数的预报效果较好,准确率分别为94.3%和99.7%。结论气象因素与犬咬伤就诊人数存在一定的统计关联。  相似文献   
76.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脑屏障内皮屏障抗原(EBA)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 h、再灌注24 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 h后断头取脑,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脑屏障EBA和Fibrinogen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EBA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5.30±1.24,假手术组EBA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15.20±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组Fibrinogen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8.60±3.12,假手术组Fibrinogen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1.30±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显著减少血脑屏障EBA表达,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77.
华北新农合实施前后病员流向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新农合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观察450万人口范围内的新农合运行状况,统计对比当地实施新农合前后卫生服务利用程度的各项指标。结果:年住院率、两周就诊率、门诊分流构成、住院分流构成等各项卫生服务利用指标,较新农合实施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新农合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程度,使农村居民就诊医院的层次重心下移,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利用,缓解了城市大医院的压力。  相似文献   
78.
文章结合华北北部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现状,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现实工作中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医疗卫生工作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9.
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网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医疗工作的重点,利用信息服务网能够促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介绍了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网专题建设的规划及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80.
目的调查影响出租车驾驶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方法,参考国内外亚健康研究文献,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评估量表和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中医证候类型,编制设有140个条目的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现场调查的形式,对安徽省合肥市出租车驾驶员进行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放问卷3 042份,回收率100%,经专家评判符合亚健康状态标准者2 373例,占被调查对象的78.03%。2373例亚健康出租车驾驶员人群中每天工作10 h以上者,男性占78.5%,女性占61.6%,40~49岁组占86.1%;生活因素中主要有不锻炼身体(94.3%)、吃饭无规律(85.8%)、工作环境中被动吸烟(64.1%)、熬夜(51.4%)、吸烟(49.2%)、加班(43.5%);情绪因素中主要有焦虑(18.3%)、激动发怒(17.9%)、烦恼(17.8%)、叹息(17.6%)、脾气不佳(13.9%);环境因素中主要有工作环境(11.6%)、居住环境(10.9%)、生活状况(4.1%)、居住地噪音(2.7%)。结论过度疲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风寒湿热侵袭以及环境污染5种因素,是导致出租车驾驶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