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男, 23岁, 右部腰痛5 d, 自觉乏力, 无肉眼血尿等症状, 腹部未见包块, 于外院行增强CT检查发现右肾恶性占位, 双侧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本院。入院常规检验无明显异常, 未见镜下血尿, 后行18F-FDG(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提供)PET/CT(荷兰Philips Vereos)显像。静脉注射266.4 MBq18F-FDG后60 min行PET/CT显像(图1), 结果示:右肾中上部团块状混杂密度影, 边界欠清, 较大横截面积约5.1 cm×4.5 cm, 上下径约8.3 cm, 伴代谢不均匀升高, SUVmax 6.9, 考虑恶性病变;右侧膈肌后方(第1腰椎水平)、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 部分融合成团, 较大者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平第1腰椎下方, 大小约3.4 cm×3.0 cm×4.9 cm, CT值约19 HU, 以上淋巴结部分肿大, 部分伴坏死, 呈代谢不均匀升高, SUVmax 6.3~12.5, 考虑转移。  相似文献   
42.
病例资料。患,男,52岁,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无规律性间断发热。20余天前,逐渐出现左上腹痛,进行性加重,开始为游走性,后固定于左上腹。体格检查:T38-39℃,心率78次/分,血压36/26kPa。双肾区无隆起,无叩痛,左季肋区触及不规则肿物,达肋缘下两横指,边界不清,向内达到剑突下,质地中等,有压痛。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乳腺癌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等。方法将2001~2010年入住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第四)医院和乐亭县妇幼保健院的208例患者纳入随诊组,共完成随诊110例,从患者发病年龄、症状特点、治疗措施及疗效、预后转归等多方面分析,从中找出易患乳腺癌的因素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和容易复发转移的高位因素等。结果根据资料显示,发病年龄多为41~50岁,发病月份高峰有3个:3月、8月、9月;症状特点:以乳腺疼痛就诊病例最多(45例),其次是以发现肿块或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就诊;治疗方法:90例手术治疗;20例保乳治疗;81例化疗;70例放疗;87例内分泌治疗。结论总结发病年龄和发病月份高峰,指出肿块大小、病理类型、就诊期别早晚和治疗规范程度是复发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提醒医生,对存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早诊、早治的原则,尽量规范治疗措施,减少复发转移机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并与80例中青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老年与中青年组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关节受累、伴随疾病及RF滴度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洛昔康进行治疗同时,联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六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特点。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双环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将2007~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同时肌内注射链霉素;治疗组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使用双环醇;两组疗程6~12个月,强化期2~3个月,在住院观察下进行,出院后每月随访,至疗程结束。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无损害病例数高于对照组,肝功能严重损害病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抗结核药物应用时,加服双环醇,可明显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肿瘤的0.2%(男性)~1.0%(女性)。1928年Graham首次报道了关于静息甲状腺癌的临床概念后,关于甲状腺癌的研究日渐增多。甲状腺微小癌( 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的概念也逐渐被各国学者熟知。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甲状腺癌肿直径小于或等于10 mm的甲状腺癌[1]。以往,TMC患者大多因其他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中被偶然发现,甚至有些患者在因其他疾病死亡后的尸检中发现。世界各地尸检中TMC的发现率为1.5%~35.6%。以前部分学者认为,甲状腺微小癌因其癌灶直径较小,与直径较大的甲状腺癌相比,其侵袭性较低,故对其的治疗应采用临床观察等相对保守的方法[2]。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细针穿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甲状腺疾病重视程度的增加, TMC的检出率明显上升。但是,对于TMC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因此这一问题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甲状腺微小癌的病因仍不是很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放射线接触史、体内碘水平异常、遗传因素以及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甲状腺癌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点,甲状腺微小癌亦是如此,其病理分型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是起病缓慢、隐匿,可长期处于无进展的亚临床状态,也可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共存,易误诊、漏诊。但是,也有部分TMC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特点,癌细胞分化不成熟、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以发生转移。 TMC主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结转移,第一站多为颈部Ⅵ区淋巴结,即中央组,一旦发生转移,患者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此时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Andreas等[3]关于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生物相关性的研究中得出甲状腺微小髓样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甲状腺微小癌整体发病率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乳头状微小癌比例的上升尤为突出。未来,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微小癌患者,所以,对于TMC的诊断及治疗应予重视。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基因诊断细化其危险分层,制定更加合理的(积极或保守)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8.
49.
心血管外科     
朱晓东  尚华 《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2):719-720
  相似文献   
50.
肾脏损伤是泌尿外科发病率并非很高的脏器损伤病变之一,回顾我院1995年~2002年收治的128例肾脏损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